五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
(2018-02-24 09:09: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数学教案 |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第138页1、2、3、4、5题,第141页1、2、3、4、5题。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因数和倍数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
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复习分数的意义
(1)填空
5/6吨表示把()看作单位“
1”,它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吨。
3/4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教材138页第3题。
(3)有9吨煤,每次运走它的1/10,()次才能运完。
(4)判断
3米的1/5和1米的3/5一样长。()
一堆货的1/4一定大于1/4吨。()
小结: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5)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6)用分数表示下列结果。
25分=()时
3080千克=()吨
4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米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数X/5,当X=()时,它是最大的真分数,当X=()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当X=()时,它的分数值是2。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什么叫最简分数?约分和通分都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材138页第4题,141页第4题。
(4)我们还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包括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异分子的情况,它们分别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5)教材138页第5题。补6/7()8/9
说明:还可以灵活使用以1为标准,以中介分数作标准的方法比较。
4、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教材141页第5题。
(2)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并说明理由。
7/12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复习的体会。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总复习
一、因数和倍数
教学反思:通过整理复习,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了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复习内容: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空间与图形。教材第139、140页6、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会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与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复习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复习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部分内容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二)、巩固练习
1、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材139页第6题,去掉最后一题,补2—2/3。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问: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注意关注那些学习吃力,爱溜号的同学)
小结: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教材139页第6题最后一题和教材142页第6题最后一题
问: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材142页第8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分数简算(分别说说运用什么运算规律)
3/4+2/9+1/4+7/9
3/7+4/9—1/7+5/9
3/4—3/5+1/4—2/5
(三)小结:加法运算定律:a+b=b+a、(a+b)+c=a+(b+c);减法的性质:a-b-c=a-(b+c)、a-b+c=a-(b-c)
二、空间与图形
(一)复习图形的变换。
1、复习基础知识
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图形变换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题目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2、巩固练习
(1)教材139页第7题。(注意要求学生说思路)
图一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图二?
画出图二的对称轴。
(2)教材143页第11题。
学生在附页方格纸上练习。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1、复习基础知识
(1)这部分内容较多,同学们要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和特征,学会对比记忆,先说说主要内容吧。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什么不同点及不同点?(出示表格,略)
(3)什么叫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有关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要掌握哪些公式?(出示139页的表格)
(4)容积和体积有什么关系?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
理解并记忆单位间的进率,能熟练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巩固练习(注意要求学生说思路,培养学习数学的逻辑思维)
(1)P140页第10题
(2)P142页第10题
问:这块铁皮折成什么形状的盒子?
盒子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自己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注意结果化单位,最后集体订正。
(3)P143页第12题。
问:题目实际上要我们求什么?(求水的体积+铁块的体积与玻璃缸容积的差)
根据题目条件自己试一试。
三、补充练习
1、选择
(1)下面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
(2)长方形有(
A1
(3)从6:00走到9:00,时针旋转了(
A30度
(4)有一个正方体,若将棱长扩大2倍,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
A2
2、用一根丝带捆扎一个礼盒(图略),结头处的丝带长40厘米,捆扎这个礼盒至少需要多长的丝带?
四、总结: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
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弄清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