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一)
(2015-03-27 19:02:10)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例5,教材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跟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余数”合理进行取舍。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
(
(
2、用竖式计算
20÷6=
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3、20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二、教学教材第67页例5。
1、出示教材第67页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说说题迥的条件和问题。
3、“最多”、“至少”是什么意思?
(“最多”是指一条船乘坐的最多人数,不能再多,多了出危险。但可少坐,如1人、2人、3人。“至少”是指这22个学生一起划船不丢下一人,但花钱少所需要租船的条数)
4、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看看至少得租多少条船?
5、教师在黑板用画圈的方法得出至少得租多少条船?(至少6条)
6、思考:如何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一过程?
7、列式计算
22÷4=5(条)??2(人)
8、讨论:为什么计算与我们摆的结果不一样?是计算出了问题吗?
(1)租5条船会出现什么情况?(有2个学生不能参加划船)
(2)多的2个学生要划船应该怎么办?他们能租1条船吗?
9、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至少6条)
10、检查:5条船最多可坐5×4=20(人),22人肯定坐不下。6条船最多可坐6×4=24(人),22人肯定能坐下。解题正确。
11、计算一下:
如果题中的22个是21个,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如果题中的22个是23个,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12、小结:本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应用,这类情况需要在计算的商的基础上加1。
提醒学生:这只能运用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没有余数的不能这样。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2题。
(1)10÷3=3(个)??1(元)
(2)多余的1元还能买到一个3元的面包吗?
(3)本题是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又一个应用,这类情况计算出的商就是结果,后面的余数不需要考虑。
3、生活中,遇到余数的问题,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不加“1”呢?
这是老师和同学们收集的生活中的余数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你可以写写算算,也可以勾一勾、画一画。(每组1个题目,组组各不相同,在交流中加大信息量,多方位了解生活中的余数现象。)
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生活中的余数问题:
1、秋游搭帐篷,一共有17人,每个帐篷住3人,至少需要搭几顶帐篷?
2、有20元钱,每块橡皮3元,最多可以买几块橡皮?
3、学校女生合唱队25人到宾馆住宿,每个房间只能住3人,请问:至少需要几个房间?
4、潍坊萝卜非常好吃,我买了16个,想装袋保鲜。每个保鲜袋装3个,至少需要几个保鲜袋才能将萝卜全部保鲜?
5、17米长的布做演出服,3米做一件,最多做几件?
6、37人乘车,每车坐5人,至少需要几辆车?
7、50元钱买书,每本7元,最多可以买几本?
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生活中的余数现象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体验,学生能够举出“进一”、“去尾”的生活实例,那学生就一定是真正掌握了,但是当学生虽然已经理解了但因受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想说又说不出来,举不出例子来的时候,我们以往遇到这种情况往往采取回避的方法。但我在这里用提供例子的方法给孩子们一个支点,降低表达的难度,帮助学生构建起余数的认知框架】
四、课堂小结。
余数在生活中真是太调皮了,有时候需要加“1”,有时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一定会经常碰到余数,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对!开动脑筋、静心思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做余数永远的好朋友。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69页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体验,学生能够举出“进一”、“去尾”的生活实例,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6,教材69~70页练习十五第3~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在生活学习中的周期问题,可以通过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快速准确得到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好玩。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周期问题
【教学难点】会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二、教学教材第68页例6
1、出示例6: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2、说说小旗摆的规律。(颜色循环出现,每个循环三种颜色黄、红、红循环。)
3、同座位摆一摆,照上面的规律摆小旗,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黄)
4、讨论:遇到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实际操作的方法?
(数小可以,数大就太麻烦了。)
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呢?(可以的)
5、在图中每3个圈一圈,有什么发现?
(16里面有5个3多1)
6、这个过程可用什么数学方法表示?(除法算式)
列式:16÷3=5。。。。。。。1
7、说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16表示第16面小旗;3表示每个循环有3面小旗;5表示按规律摆了5次;1表示按规律循环后剩余1面小旗。)
8、剩余1面小旗仍然是按规律摆的,在循环规律中第1面是什么颜色?(黄)
9、如果余数是2,那应该是什么颜色?如果没有余数,那应该是什么颜色?
(如果余数是2,应该是红色;如果没有余数,应该是红颜色。)
10、检查解答正确吗?
11、本题的16改成27,答案是什么?
三、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类似的周期问题,都可以通过用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去解决,这充分说明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四、巩固练习
1、教材69页练习十五第3题。
2、教材69页练习十五第4题。
这样的题首先要找出摆的规律,每个循环有几个珠子?
3、教材70页练习十五第6题。
(1)30÷7=4(个星期)。。。。。。。2(天)
(2)说说上面算式每个数的含义
(重点:4表示有4个星期,也就是说这30天里肯定有星期一、
二、六、日各4个)
(3)题中说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只能是什么日期?
(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教材70页练习十五第5题。
题中第(2)问由学生说,最后统一:第30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教学反思:学生接触生活学习中的周期问题,通过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快速准确得到解决。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好玩。
【教学内容】教材70~71页练习十五第7~1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数学来源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7÷9=
2、竖式计算
70÷9=
3、按下面的规律排列,第26张是什么样的脸?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7题。提示:有几个3厘米?
2、教材第70页练习十五第8题。
(1)每束花是怎样组成的?
提示:每束花的组成不能变。
(2)分别求出每种花各包含几个组成1束花的枝数
(3)回答题中问题
(4)为什么要以最小的那个为答案?
3、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0题。
(1)复习余数加1的情况
(2)第(3)个问题一般是先住满大房,剩余的住小房。
4、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11题。
(1)求出在10~20之间比几个3多1
(13、16、19)
(2)求出在10~20之间比几个5多1
(11、16)
(3)数16重复说明什么?
(两个条件都符合,这就是题目的答案。)
三、总结
本单元结束了,你知道了些什么?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在用除法解决问题时,答案有时要用商加1.)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9题。
教学反思: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提供的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平移”和“旋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图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叫“平移”和
“旋转”,同时通过平移和旋转图形,设计出漂亮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与数种不同的、带有个人风格的、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
【教学准备】图案资料、正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精美的图案,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好吗?
2、出示放大的图案,学生欣赏。
3、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图案?(桌布、墙纸、地板等)
4、说说这些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衡、旋转等方法变换得到的)
二、揭示课题
三、剪图案
1、打开课本第123页,剪下上面的4个图案。
2、将剪下的每个图案剪成一个个独立的图形。
(老师演示)
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时的安全。
四、设计新图案
1、老师演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2、鼓励学生用剪下的图形设计图案。
(1)看一看。我们刚才一起动手用剪下的图形设计了一幅图案,同学们,你们也能这样吗?
(2)欣赏完别人的设计,现在请你们自己当设计家,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先想一想用哪些图形,按什么规律排列。将设计好的图案放在教材第123页的方格图里。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他们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或自己喜欢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
(3)比一比。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同学们走一走,看一看,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就悄悄地告诉他。
五、展示学生作品
对一些有独创性、设计新颖、美观的作品,可在展台上展示完后再贴在黑板上展览,对于其他学生也要给予鼓励。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图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双手创造了美。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能画出美丽的图案,还能够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七、布置作业:
课外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不一定是教材提供的那些图形)。
教学反思:学生借助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动手设计出很多漂亮的图形,作品的展示,鼓励了学生,也激励了其他同学,学生学习兴趣一直很高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