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浦东新区周浦镇——周浦老街6【中大街】

标签:
浦东新区周浦中大街金龙街布庄街 |
分类: 乡镇集镇老街 |
探寻浦东新区周浦镇——周浦老街6【中大街】
“周浦”名称由来及历史:
周浦,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素有“浦东十八镇,周浦第一镇”之美誉。自上海开埠以后,周浦镇以便捷的交通使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南汇县经济中心和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素有 “小上海”之美称。
周浦,曾名有“澧溪、杜浦、储里、华谷里、曹家弄、七家村”等。“周浦”名称由来有二说:其一、北宋已有河流周浦,因浦得名;其二、因四周河道如网而得名。史书上有正式记载“周浦镇”的,始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的《上海县志》,地图上已标明有“周浦镇”字样。
早在宋绍兴二年(1132年),周浦即为关隘要地,设置巡检司,明代称周浦镇,清代为粮、棉集散地之一,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3年(1914年)周浦曾设为市。
早在明、清两代,周浦商业已很发达,从南八灶街的汤家木桥到小云台街北端,形成了连绵十里、店铺千家、商贾云集、名店林立的繁荣景象。镇上的万新酱园店、三阳泰食品店、良利堂国药店等都是清代浦东的名店。周浦镇区工业兴起时间较早,解放前较为著名的工厂有:大中华火柴厂、茂新纱厂、建南印刷厂、中兴烟厂和福安烟厂等。
1998年11月,周浦镇政府对老镇区改造作出了规划,建立老镇改造办公室。整个老镇改造工程划分为若干个地块,分区域招商引资,组织协调拆迁工作。其中在西至康沈路、北至中大街、东至周市路、南至年家浜路的中心区域规划建造一座集旅游、休闲、商贸、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体现“古式古香、江南水乡”仿古建筑风格的旅游文化城,需拆除地上建筑物6.89平方米,动迁居民1100多户、单位16家;总投资约5.50亿元,分六期,计划用3年~4年全部完成。该文化商城被上海市地名办公室正式命名为“小上海旅游文化城”。小上海旅游文化城主要入口西北角呈八字开城门形,内有休闲中心广场,四周为商铺。但时至今日,小上海旅游文化城项目与当初规划仅完成近半,文化城东块的居民动迁工作仍遥遥无期。周浦老街的其他地块也是在拆和建的过程之中,使整个周浦老镇区域简直像一个大工地,杂乱无章。
交通:
175路、451路、川航专线、浦东35路等到川周公路康沈路站。
看点:
西大街:134号宅(优秀历史建筑)、南汇烈士陵园。
东大街:傅雷旧居(区级文保)。
南八灶:153号宅(文保点)、159号巽龙庵及银杏*5(200年)。
东八灶:92弄月桂苑小区月桂(名木)。
川周公路:4482号浙宁会馆(区级文保)、4436号张氏住宅(文保点)。
南油车弄:41号闾邱氏宅(文保点)。
关岳路:39弄溢泽华庭牡丹(100年)、瓜子黄杨*3(100年)、181弄43号银杏(400年)。
周东路:270弄1号永定寺。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横沔古镇、下沙古镇。
沈庄老街、瓦屑老街。
东湖山庄(区级文保)。
召稼楼古镇。
照片拍摄于2015.05.10
无“上海的记忆”水印的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