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闵行区莘庄镇——莘建路115号银杏*2

标签:
闵行莘庄银杏莘建路会真道院旧址 |
探寻闵行区莘庄镇——莘建路115号银杏*2
“莘庄”名称由来及历史:
莘庄镇因跨莘溪而名,故又名莘溪。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因市业兴而成集镇,街多弄巷,镇多桥,东西街东起典当街,西至杨家弄,沿街比家挨户店铺、作坊。清末民初,商市日购销上布达2000余匹。1909年沪杭铁路建成通车,在镇东设有莘庄站,依赖铁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莘庄商市日盛,棉花市场尤为繁荣。
据《上海县志》有关莘庄的记载:“1949年,有152家商店,从业人员300人,其中烟什店19家、米店16家、茶馆15家、南北什货店12家、鲜咸肉庄11家、棉布百货店8家、豆腐店和点心店各5家、药店和饭店各4家,还有地货行3家,花边号3家,水果行3家,砖灰行2家,茶食店2家,竹行、皮毛店,旅馆、照相馆、苗猪行、浴室、盐店、碗店、野味店、寿衣店、弹花衣店、镶牙店、香店、木行各1家,大多为单开间或两开间小店。”
元朝、明朝、清朝,莘庄均隶华亭县(1914年改松江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始设莘庄镇。1946年划属上海特别市二十六区(后改称龙华区)。1949年5月15日,莘庄解放,一度由松江县接管。9月复属上海市龙华区,1956年并入西郊区。1958年8月,撤销西郊区建制,莘庄划归上海县管辖。1960年12月,上海县县治由老闵行迁至莘庄后,通过市政建设,使莘庄由一小镇逐渐成为上海县的一个大镇。
莘庄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1958年,属七一人民公社。1961年,莘庄地区从所辖的七一人民公社析出,建莘庄人民公社。1966年,莘庄集镇从所辖的莘庄人民公社析出,建莘庄镇,为上海县属镇。1984年,改莘庄人民公社为莘庄乡。1993年,撤销莘庄乡、莘庄镇建制,所辖区域建立新的莘庄镇。
莘建路银杏*2:
莘庄在成为上海县县治后,对莘庄镇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市政建设,莘溪被填河筑路,成为了东西走向的莘浜路,而在莘溪的北岸开辟了与之平行的莘建路,如今在莘建路115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口,有两株高耸的银杏古树,据有关记载,这里曾经是始建于清初的会真道院旧址,在建莘建路时被拆除。
铁路莘庄站、轨交莘庄站: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浙江两省商办铁路公司,协议兴筑沪杭铁路。宣统元年(1909年)8月13日,上海南市至枫泾段与杭州至枫泾段接轨,9月12日全线通车。沪杭铁路莘庄站同时设立,为四等客运站。在1958年沪闵、七莘公路建成前,是莘庄镇主要交通设施,日送旅客数百至上千人。之后旅客减少,到1984年日均旅客百余人。停靠莘庄站的火车主要是通往金山卫和嘉善的市郊慢车,方便旅客和铁路职工通勤。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上海南站的建设和铁路大提速,莘庄站不再停靠列车。
轨交莘庄站,于1996年12月28日与轨交1号线同步建成启用。2003年11月25日轨交5号线建成通车,轨交莘庄站成为轨交1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站。同时金山铁路也在莘庄站规划了车站。目前莘庄站及周边地区正在进行轨交莘庄站上盖工程建设,将拆除原有的轨交莘庄站站屋,建成一个集出行、工作、文化、教育、居住、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交通:
到沪闵路莘庄站、莘松路莘庄站的公交车都可。
看点:
莘建路115号:银杏*2(200年)。
周边看点:
莘庄公园:朋寿园钱福诗碑(区级文保)、莘野梅园旧址、御勑龚情碑(文保点)、龙柏*10(100年)、瓜子黄杨(120年)、雪松(100年)、黑松(100年)、香樟(100年)。
秀文路485弄50号:南张天主堂(市级文保、优秀建筑)。
临春路388号:闵行区烈士陵园、赵季昌烈士墓、四烈士墓(均为文保点)。
陆昌庙及银杏(500年)。
莘建路115号银杏*2(左
No:0273
莘建路115号银杏*2(左
No:0273
莘建路115号银杏*2(东株
No:0273
莘建路115号银杏*2(西株
No:0273
莘庄公园周边地图
照片拍摄于2014.06.28、2017.02.02
无水印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