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嘉定老城区(7)【上大嘉定校区】

标签:
嘉定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陶庵留碧碑黄淳耀 |
分类: 文物、古迹 |
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嘉定老城区(7)【上大嘉定校区】
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上海科大,位于科学卫星城嘉定城中路20号,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创建于1958年,当年暂定名“中国科学院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并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分校”的名义对外招生;1959年5月正式命名,由中科院院长郭沫若题写校名。1959年9月14日,学校在虹口欧阳路221号临时校址(原光华大学旧址)挂牌。同时,上海科大在嘉定南门新校址,建筑工程队伍日夜施工,建设校舍。1960年9月,嘉定南门新校建成,从市区迁入新址办学。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由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帮助创建各系,首任校长是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周仁,各系系主任曾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兼任,学校与研究所关系密切。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办成高级、精密、尖端专业学科的新型大学,为国家及上海地区的科研机构和新技术工业基地培养秀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隶属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负责;1981年划归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管理,并被确立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88年被国家教委列为用英语教学招收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生的首批试点单位;至1993年,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工程系、无线电电子学系、精密机械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外语系、新闻与人文科学系、社会科学部等11个系部;1994年5月,与上海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上海大学,原址成为上海大学嘉定校区。
目前上海还有一所校名相近的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同样是与中国科学院有关。
上海科技大学,2013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创业与管理学院等四个学院。
陶庵留碧碑:
位于嘉定区嘉定城中路20号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内,原西林庵旧址上。
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围攻嘉定城,进士侯峒曾、黄淳耀等组织义军守城。城破后,黄淳耀与弟渊耀奔往西林庵,黄淳耀自尽前留下遗书 “大明进士黄淳耀,于弘光元年七月初四日,自裁于西城僧舍。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异日,虏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事者,尚知予心”。兄弟俩自缢时,口喷鲜血于壁。黄淳耀字陶庵,故后世将此处称为“陶庵留碧”。
黄淳耀(1604~1645),字蕴生,号陶庵,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明弘光元年(1645年),黄氏兄弟佐侯峒曾率领嘉定人民举义抗清。城破后,兄弟俩奔至西林庵,悬梁自缢殉节,口喷鲜血于壁上,历久不褪,清乾隆年间詹事府詹事张鹏翀在此题“留碧”两字。西林庵是黄氏兄弟幼年读书处,有屋二间,民国时废。1962年嘉定县人民政府在西林庵故址立碑,汉白玉质,通高1.70米,宽0.97米,厚0.13米。碑阳吴玉章题“陶庵留碧”四字,碑阴刻吴玉章书七言诗《重题陶庵留碧有感诗一首》镌于碑阴:“长虹碧血气冲天,爱国英雄继万千。且喜纪元新世界,翻天覆地换人间。”黄淳耀墓在嘉定区方泰,已修复。
看点:
陶庵留碧碑(区级文保)。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嘉定州桥、嘉定西门;
人民街:王敬铭故居(区级文保)、思贤堂(区级文保);
城中路:嘉城名苑银杏(250年);
中下塘街:宫保桥天主堂(区级文保);
清河路:叶池碑(区级文保);
嘉定孔庙(国级文保)、汇龙潭公园;
嘉定南门、西门城墙遗址(市级文保);
小河口银杏园(银杏*10
照片拍摄于20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