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省界行——沪宜公路葛隆检查站

标签:
嘉定外冈葛隆太仓江南丝竹 |
分类: 行政区界 |
沪苏省界行——沪宜公路葛隆检查站
“葛隆”名称由来及历史:
葛隆村位于外冈镇,近沪宜公路沪苏省界。原名吴公市,因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县吴哲创市而得名,又作葛龙庙镇。葛隆的由来,据民间传说,一说万历年间(1573—1620年)因庙而得名,称葛隆镇;一说寄意“桥西葛藤茂盛、桥东生意兴隆”。葛隆集镇在清朝、民国时期商业繁盛,有中街(东西向)、北街(南北向)两条,各长 500米,1950年后,外冈设为外冈乡人民政府驻地后,商业多转移外冈而沦为农村小集镇。在北街药师殿桥西北有古银杏树2株,其中一株树龄400年。
2016年2月,嘉定外冈镇葛隆村、华亭镇毛桥村、马陆镇大裕村被设为嘉定区保护村庄!现在葛隆村规划全面出炉!葛隆村将迎来近30年的最大改变。部分村宅将拆迁或平移。葛隆老街也将重点规划,迎来全新的面貌!
沪宜公路:
沪宜公路原名为锡沪公路(无锡——上海),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境内。目前是国道204上海段,自沪宜公路沪苏界葛隆起,经外冈、嘉定城区外围、南翔、桃浦、真如等镇至人民广场,全长46千米。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江苏省建设厅厅长董修甲提议兴筑锡沪路。民国二十二年冬,江苏省建设厅成立锡沪路工程处,次年4月动工兴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竣工。当时,锡沪公路自无锡经常熟、太仓、嘉定至上海,时称“江南第一大干道”。同年,锡沪公路延伸至宜兴,于是改名为沪宜公路。
抗日战争期间,锡沪公路受损严重,交通中断,后经抢修勉强维持交通。上海解放前夕,真如至嘉定路段受国民党军队破坏,坑槽满布,桥梁受损。上海解放后,市政府很快恢复了交通,并多次对沪宜公路分段进行拓宽、改建,车行道达到9米—12米。1998年,再次对沪宜公路嘉定段全线进行改扩建为4快2慢6车道。2016年,为配合嘉闵高架路嘉定段正式通车,对部分路段再一次拓宽至6快2慢8车道。
国道204是东部沿海地区南北走向的一条国道,起点为山东烟台,终点为上海人民广场,全程1031千米。沿途经过山东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其中国道204江苏省常熟城区——上海市段走向与沪宜公路重合。
沪通铁路Ⅰ期工程:
沪通铁路为我国规划建设的沿海铁路的一段,连接上海——江苏省南通,整个工程分两期施工。其中Ⅰ期工程(江苏南通——上海安亭)全长137.3千米,设计时速200千米,与盐通铁路、青连铁路、连盐铁路形成无缝对接,建成后成为青岛至上海的快速铁路通道。同时张家港至安亭段还是规划中的沿江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
沪通铁路Ⅰ期工程已敲定的有10个站,江苏境内分别是平东站、南通西站、张家港北站、张家港站、常熟站、太仓港站、太仓站、太仓南站等8个站,上海境内有安亭、黄渡2个站。
沪通铁路Ⅰ期工程关键节点是沪通长江大桥,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正桥采用两塔五跨斜拉桥方案,其中主跨1092米,比已建成苏通长江大桥还长4米。大桥设计全长11.076千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100千米;下层为四线铁路,其中两线为沪通铁路,设计时速为200千米。两线为城际铁路,设计时速为250千米。2014年3月1号,沪通铁路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工期为5年半,整个工程预计在2019年结束。
沪通铁路Ⅱ期工程太仓——上海临港,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准备中。
交通:
上海:嘉葛线到葛隆站;
太仓:121路到长泾站。
看点:
沪宜公路沪苏省界:江苏省太仓市江南丝竹小公园;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娄塘古镇;
葛隆老街、药师殿(区级文物)、银杏*2(400年、120年);
外冈老街、钱门塘老街、望新老街、朱桥老街;
太仓市:众安桥(井亭桥)、金鸡桥(均为国家级文保)、南广教寺。(距沪苏省界葛隆检查站约1.5千米)
沪宜公路——沪通铁路Ⅰ期工程跨线桥下,沪苏界碑、G204国道里程碑
沪宜公路——江苏段往上海方向
沪宜公路——太仓江南丝竹小公园
照片拍摄于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