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宝山区大场镇——场中路银杏、北姚湾天主堂、大场堂、大场公墓遗址

标签:
宝山大场北姚湾天主堂大场公墓银杏 |
分类: 古树名木 |
探寻宝山区大场镇——
场中路银杏、北姚湾天主堂、大场堂大场公墓遗址
“大场”由来及历史:
相传宋时设盐场于此,因盐场甚大,故名。大场旧时别名“钱溪”、“潜溪”。宋元之际,大场集镇基本形成,曾作为商业活动的通海港口,本地生产的棉布等由此销往闽浙等地及海外。至明代中期的正德至万历年间(1506—1620年)大场集镇已颇具规模。到了清代中期,集镇更趋繁荣,时称“大场虽小三里长,镇上九桥十八弄”(晋、陕布客和徽商均设店于此收买棉花土布,市面繁盛,非至深夜不散。到了清代雍正年间,按经济状况,大场镇始有“铁大场”之美称。
目前,大场老街经过旧区改造工程,老房子动迁已经结束。
北姚湾天主堂:
北姚湾天主堂位于大场镇南大村老宅生产队,原名“圣若瑟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约1875年)。1949年前,该堂附设有“石室小学”。1957年后,宗教活动停止,教堂关闭并遭破坏。1988年,经上海市宗教事务局批准,由天主教上海教区拨款修缮。1989年3月,恢复宗教活动。1994年正式登记。现负责人为魏特选神父。
开放时间:周六上午9:00-10:00。
基督教大场堂:
大场堂位于宝山区大场镇少年村路1号。其前身为“美国浸信会派教会”,于1947年建立,原名“浸信会大场聚会点”。原址在大场镇西街,占地一亩多。解放后,教徒参加联合礼拜。1979年,恢复宗教活动时,易名“基督教大场聚会点”。1994年,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时,更名“宝山区基督教大场堂”。2004年购置原大场电影院(今址)改建作为教堂,建筑面积达2150平方米。
开放时间:周日 7:30—10:00和18:30—21:00。
交通:
基督教大场堂:58路、68路、 110路、185路、527路、528路、702路、727路、767路等均可到大场;
北姚湾天主堂:58路到南大路南陈路,沿南秀路、祁南路步行前往。
看点:
场中路银杏*3(400年)、大场公墓遗址(2012年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北姚湾天主堂、基督教大场堂;
周边看点:
大场老街;
陶行知纪念馆、山海工学团遗址(市级文保);
宝华寺、金皇讲寺、永福庵;
顾村老街。
大场东街银杏——场中路南侧路边(No:0090、0091
大场东街银杏——场中路南侧路边(西株
大场东街银杏——场中路南侧路边(西株
大场东街银杏——场中路南侧路边(西株
大场东街银杏——场中路南侧路边(东株
大场东街银杏——场中路南侧路边(东株
大场东街银杏——场中路南侧路边(东株
大场东街银杏——在部队家属院内(南株
大场东街银杏——在部队家属院内(南株
大场东街银杏——在部队家属院内(南株
照片拍摄2008.09.27、2009.03.14、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