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南市老城厢地区(9)【豫园④】

标签:
黄浦豫园玉玲珑老城厢石榴 |
分类: 公园、景点 |
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南市老城厢地区(9)【豫园④】
豫园:
豫园位于黄浦区安仁街218号,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
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滟,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系潘氏私园。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三穗堂、大假假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代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豫园为“全国四大文化市场”之一,与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齐名。
清末小刀会起义时,曾以园内点春堂为城北指挥部。豫园历经兴废,日趋荒圮。解放后,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当年景观大半恢复。全园可分四大景区。豫园内还收藏上百件历代匾额、碑刻,大都为名家手笔。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于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允端与豫园: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动工造园。嘉靖四十一年,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其《豫园记》中说:“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
明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此后,园越辟越大,池也越凿越广。万历末年竣工,总面积称70余亩。全园布满亭台楼阁,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规模恢宏,景色旖旎。明代中、后叶正值江南文人造园兴盛时期,上海附近私家园林不下数千,而豫园“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足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媲美,公认为“东南名园冠”。
门票:
旺季:(4月1日至6月30日,9月1日至11月30日)成人每位40元;
淡季:(7月1日至8月31日,12月1日至3月31日)成人每位30元。
开放时间:
8:30——16:45停止入园,17:15清场。
交通:
轨交10号线到豫园站;
66路、929路、980路等到河南南路福佑路站;
11路、64路、736路、930路等到新北门(人民路丽水路)站。
看点:
豫园(国级文保)。
古树名木:女贞*2(100年)、瓜子黄杨*2(200年、100年)、广玉兰*2(100年)、石榴*2(100年)、银杏*2(400年、100年)、紫藤(300年)、紫薇(200年)、茶梅(名木)。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南市老城厢地区;
上海城隍庙(市级文保);
古城公园、沪南钱业公所(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中行南市办事处旧址、仁记珠宝银楼、联市联谊会旧址(上海优秀历史建筑)。
梧桐路:世春堂(区级文保)。
照片拍摄于201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