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浦东新区三林镇——筠西老街(庞家宅)

标签:
浦东新区三林庞家宅筠溪老街庞松舟 |
探寻浦东新区三林镇——筠西老街(庞家宅)
“筠西”由来及历史:
筠西老街位于三林镇临江村庞家宅,处于三林镇西南,西滨黄浦江,据三林旧港出口处。庞氏先人自江西迁来此处,经数代努力建有规模庞大的“庞兴隆”宅,分南庞、中庞、北庞、绵延至今有十四代,成为当地望族,其中庞松舟就是其众多后裔中的一员。
清末,庞家宅南有关港渡,北有王家渡,船工、商贾在此歇脚,遂有商铺、茶馆。民国初年,王家渡造轮船码头,市面更盛,有烟什店、猪肉鱼鲜店、饭馆、茶馆,村改称“筠西镇”(因三林别称为“筠溪”)。1949年有店19家,其中烟什店10家,米店3家,豆腐店和茶馆各2家,理发店1家。1952年三林港改道并疏浚后,商市剧衰,1969年王家渡口北迁后更为冷落。
庞松舟及中林街“松庐”:
庞松舟(1987年——1990年),三林镇临江村庞家宅人。
庞松舟,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即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清光绪三十一、二年(1906—1907年)任三林镇筠西小学校长二年,民国二、三年任江苏省立吴淞水产学校训导主任,民国六至八年任镇江中学训导主任,民国八年至十年任浦东中学副校长兼训导主任,在此执教期间,培育人才甚多。抗战期间,庞松舟先生以书生从政出任民国政府粮食部常务次长,战时寇深粮绌,军需民食的调节至为不易,日寇投降,松老荣获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1949年随蒋介石去台湾,在台湾行政院工作,1958年为台湾浦东同乡会主席,1990年以103岁的高龄,客死台湾。
因乡间宅院交通不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庞松舟购地于三林镇中林街,建有一幢建于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二层小洋楼,坐北面南二层,三开间,取名“松庐”。解放前夕,二姨太加上子女,佣人厨子等数十人随庞松舟去台湾,此楼仅留妻金氏和未出嫁的胞妹。为盼着有重归故里的愿望,把最小的女儿庞伊敏也留在三林,解放后,此屋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庞妻、胞妹及小女儿均扫地出门,寄居在他姓柴房内,1953年3月18日,在此成立了三林邮政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邮政所搬迁,此楼一直空置,后来在对台人员落实政策中,发还了后花园中的副房一所,由庞氏女翻建后居住,前面小洋楼仍属当地上钢物业房产,目前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一单位入驻。
交通:
978路到林浦路临江村或康家里站。
看点:
筠西老街。
周边看点:
三林塘老街、杨思老街;
三林同济村观音堂银杏(400年)、三林庙及银杏*2(200年);
东方体育中心及银杏(160年);
法华学问寺、崇福道院;
浦三路:赵氏贞节牌坊、十泽道院、甘露庵。
照片拍摄于2015.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