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浦东新区唐镇镇——唐四村古桥、老宅

标签:
浦东新区唐镇唐四村彩虹桥唐墓桥 |
分类: 文物、古迹 |
探寻浦东新区唐镇镇——唐四村古桥、老宅
“唐镇”名称由来及历史:
唐镇,旧称“唐墓桥”,但当地老百姓以前口头上称“唐望桥”,后简称“唐镇”。
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有曹姓家族迁至今唐镇附近繁衍生息,并陆续开挖了数条纵横不等的沟渠,其中一条纵向的沟渠被称为“曹家沟”,河道又长又宽又深,沟通了原先互不相同的横向沟渠,解决了南北水运不便,疏水不畅的问题。
但有了“曹家沟”后,两岸的路上交通又变得不便了。在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有居住在今唐镇镇前进村唐家宅的唐望,在川沙通往张江栅(今张江镇)的官路上,建石桥一座,取名“唐望桥”。唐望死后,就葬在唐望桥之西。以后数百年,“唐望桥”也一直由唐氏后人出资修建。清朝雍正年间,唐望后人因在桥西有唐家祖坟,改桥名为“唐墓桥”。清朝乾隆版《南汇县志》记载:“唐望桥,跨曹家沟,今改唐墓”。
浦东是天主教传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清朝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贞女王充姑献上14亩土地,负责唐墓桥堂区的法国传教士若望-玛利亚•鄂劳德神父,用其母遗留给教会的十万银元仿法国露德圣母大殿式样,兴建唐墓桥天主堂,奉“露德圣母”为主保。该堂建筑风格为“哥特式”,于1897年底竣工,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日(1898年1月2日)由倪怀伦主教举行开堂典礼,定为奉贤、南汇、川沙三县总铎座堂。
后来唐墓桥天主堂成为天主教上海教区继佘山圣母大殿之后的第二个朝圣地,每年五月,来此朝圣者众多。四乡商贾也纷纷来此建房开店,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已形成三、四十家商铺的集镇。
唐镇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1950年前,唐镇全境分属分属南汇县、川沙县;1950年,唐镇全境划归川沙县管辖;1961年,析出虹桥人民公社所辖的唐一、唐二、唐三、唐四、吕三、大众、桥亭、新二等8个大队,析出张江人民公社所辖的民丰、龚村等2个大队,析出孙小桥人民公社所辖的前进大队,建唐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唐镇人民公社为唐镇乡;1995年,撤销唐镇乡建制,所辖区域建立唐镇镇;2000年,撤销唐镇镇、王港镇建制,所辖区域建立新的唐镇镇。
交通:
唐四村丁费南宅老宅:
轨交2号线到唐镇站;
636路、浦东2路、浦东20路等到唐镇地铁站。
唐四村古桥2座:
636路、浦东20路(单向)到顾唐路唐龙路站;
浦东2路、浦东20路(单向)等到唐龙路顾唐路站。
看点:
唐四村丁费南宅老宅、唐四村古桥2座。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川沙老城厢;
上海财神庙及银杏*2(200年)、洪德桥(区级文保);
培德商业学校旧址(区级文保);
东施家天主堂、唐墓桥露德圣母堂(优秀历史建筑)。
照片拍摄于201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