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徐汇区华泾镇——华泾老街

标签:
徐汇华泾华泾老街华浦村银杏 |
分类: 乡镇集镇老街 |
探寻徐汇区华泾镇——华泾老街
“华泾”名称由来及历史:
华泾镇近黄浦江,华泾港流贯镇中,地以居民姓氏得名。
乌泥泾镇毁于兵燹,商市南移,明代设华泾铺。清初于镇南梢渐聚成市,嘉庆年间市称华泾市,约2里。清末民初,有布庄、纱庄、典当及店摊数十家,其后渐冷落。1998年,龙华乡撤乡建镇时,便用华泾集镇名作为镇名。
华泾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1959年,建龙华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龙华人民公社所辖的龙华集镇,建龙华镇,为上海县县属镇;1983年,析出上海县所辖的龙华乡、虹桥乡、漕河泾镇3个乡镇的部分地区,组建田林新村办事处,归漕河泾镇人民政府管辖;1983年,在长桥地区组建长桥新村办事处,辖长桥镇、港口等8个居民委员会,归上海县龙华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改龙华人民公社为龙华乡;1984年,龙华乡所辖的淀浦河以北区域,从上海县划归徐汇区管辖(农村工作、党政关系仍归龙华乡管辖);1985年,析出龙华乡所辖的部分区域,新建长桥街道,其管辖范围大致为现在的长桥街道和凌云路街道,面积9.77平方千米;1992年,上海县龙华乡所辖的淀浦河以南区域以及龙华乡整建制划归徐汇区管辖;1992年,上海县梅陇乡所辖的和平、牌楼、桂林3个行政村和上海县虹桥乡所辖的虹三、长春、虹南、星联4个行政村整建制划归徐汇区,涉及的农村工作、党政关系划归龙华乡管辖。1998年,撤销龙华乡建制,所辖区域建立华泾镇;同年,徐汇区人民政府为解决“一地两管”矛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决定淀浦河以北分布在长桥、虹梅路、田林、凌云路、漕河泾、龙华等镇、街道范围内的15 个行政村的社会性工作归属地管理,行政管辖权仍归属华泾镇。
“乌泥泾”名称由来及历史:
位于现华泾镇原东湾村。因原有乌泥泾流经,故称,古名“宾贤里”。元至元18年(1281年)在此建太平仓。张瑄因海运江南漕粮有功而显贵,筑宅第于此。设有巡检司、税课局等。元贞年间,黄道婆从崖州(今海南)返回故里,改革纺织工具,传授织造技艺,带动了松江府棉纺织业的兴起,遂成大镇。后乌泥泾水淤涸,明嘉靖年间又屡遭倭寇焚掠,衰落为村。
交通:
714路到华发路长华路站;
718路、770路到华泾路长华路站;
178路、178路大站、731路、770路、956路、958路、上奉专线等到龙吴路华泾路站,沿华泾路往西步行。
看点:
华泾老街、华泾宅河头银杏(300年)、桂花(100年);
周边看点:
邹容墓(市级文保)、邹容纪念馆(刘三故居)(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宾贤桥(区级文保);宁国禅寺;
黄母祠(市级文保、上海植物园内);
长桥老街、曹行老街、朱行老街。
照片拍摄于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