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南翔古镇(12)【露德圣母堂、真理堂】

标签:
嘉定南翔露德圣母堂真理堂宗教场所 |
分类: 宗教场所 |
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南翔古镇(12)【露德圣母堂、真理堂】
“南翔”由来及历史:
南翔,古名槎溪。相传南朝梁天监年间(502一519),有农民坌地得一石,常有两鹤飞来伫立石上,有借人募化建寺,寺成后鹤南飞而不复返,故名白鹤南翔寺,因寺成镇,镇也由此得名。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改名云翔寺。明初,经济繁荣程度已为全县各市镇之首。镇上,布庄林立,成为全县土布业集散中心。镇周围四乡所产的刷线布,又名扣布,光洁厚实,畅销远近。外省市商以徽商居多,携巨款来此收购土布。清初,人口增多,市场繁荣,花豆米麦,百货骈集,舟车纷繁,遂有“金罗店、银南翔”之称。拥有江南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古猗园、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天恩桥、千年古刹云翔寺、五代砖塔等历史遗迹,体现着深厚的古韵文化,而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南翔小笼依然汤汁鲜美,已成为了南翔的特色和象征之一。此外,古镇历代辈出风流人物,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吴之璠、当代国画大师陆俨少等风流才俊更是南翔人的骄傲。乾隆34年(1769年),在此特设县丞署。清末,街衢南北 2.5千米,东西3千米。宣统初,自南街至沪宁铁路车站兴筑马路,士商侨寓纷至沓来。东街、南街有大小商铺400余家,晨间午后两次集市,以棉花、土布、洋纱、米麦、蚕豆、鲜茧、竹木、油饼、水产、蔬菜为大宗贸易。
“露德圣母堂”由来及历史:
南翔露德圣母堂位于南翔镇真南路5215号,始建于1903年,原座落在南翔镇沪宜公路仙搓桥北,搓浦河边。由时任本堂陈维正神父(青浦籍)会同当时贞女沈洁宝等教友筹资兴建。是一座德国式钢筋水泥的西欧建筑,堂内无廊拄,全由混凝土浇注而成。占地面积约14亩,建筑格局由圣堂、神父楼、男子学校、女子学校四部分组成。
圣堂座东朝西,祭台正中有露德圣母像。圣堂不大,但却装饰的富丽堂皇。堂院大门上方黑砖上雕刻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院子里遍植花木,一年四季鲜花满园,果木葱茏。有桃、李、柿、梅、杏、桔等,四季有果成熟。每日弥撒后大家去果园品尝,赏花其乐无穷。许多孩子免费就读于男女学校,神父修女深受人们的爱戴。当时堂里人气兴旺,培养了很多的教友,是嘉定地区新教友的摇篮。
1937年9月17日,日寇轰炸,神父楼学校被毁,圣堂幸免。
1938年7月,意籍惠济良主教来你南翔施行坚振圣事,之后去庄家村若翰堂巡视。此后由于战事频仍,教务一度停滞中断。
1947年徐中枢神父为做弥撒修建三间平房。
1955年南翔堂区房产被房管所收去,至此,南翔天主堂一无所有。
2000年,经各方协调,政协提案,教友呼吁,南翔天主堂终于落政。由王慎养神父负责另择地块建了今天的圣殿。
“真理堂”由来及历史:
南翔真理堂位于南翔镇翔乐路58号。始建于1914年,前身为“耶稣堂”,原址在南翔镇德华路。1985年修复,并恢复宗教活动。1996年7月,根据南翔镇城镇总体规划,移至今址重建。1997年7月,新堂落成。由丁光训主教为其更名“真理堂”。
交通:
露德圣母堂:北嘉线、沪唐专线路等到沪宜公路裕丰路站;南翔5路到裕丰路沪宜公路站;南翔2路到德园路真南路站;
真理堂:北嘉线、沪唐专线、嘉定52路等到沪宜公路德华路站;
看点:
露德圣母堂(天主教)、真理堂(基督教)。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南翔双塔、古猗园;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嘉定西门、州桥;
桃浦韩塔、洛阳桥、甘家楼下银杏;
古树公园(千年银杏)、曙光村银杏*2(600年)、天恩桥及纤桥(区级文保)、鹤槎山(区级文保)、深感村银杏*2(250年)。
照片拍摄于2013.12.08
-------------------------------------------------------------------------------------------------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嘉定南翔古镇的相关博客已全部发布完毕!!
谢谢大家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