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川沙老城厢地区(6)【东门街】

标签:
浦东新区川沙老城厢东门街贞节牌坊东门桥旅游 |
分类: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
探寻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川沙老城厢地区(6)【东门街】
“川沙”由来及历史:
川沙城厢镇古处八团地,故名八团镇。
“川沙”名源于川沙洼。川沙洼位于今合庆镇(原蔡路镇)小营房以东海边。明代中叶,江浙沿海不断遭倭寇侵犯掠夺。川沙洼水深丈余,在汛期,倭寇船只可结队在川沙洼直抵护塘。为防倭患,当局在川沙洼以西的八团镇(今川沙新镇老城厢地区)筑堡,取名为川沙堡。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明政府根据川沙抗倭英雄乔镗、王潭的提议,在川沙堡筑川沙城。从此,川沙的名称取代了八团镇。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设川沙抚民厅。辛亥革命后改称川沙县,直属江苏省。1958年,川沙县划归上海市管辖。
川沙县老城厢地区,清末隶于城厢区,民初曾名川沙市,民国23年称礼义镇、廉耻镇,民国25年并称城厢镇,城厢镇是川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来为川沙县县府机关所在地。旧时镇区商业集中在“牌楼桥”中心地段。为开发、开放浦东,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川沙县建制,与原上海县所辖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等3个区所辖的浦东部分,新建立浦东新区,新区管委会驻地浦东大道。川沙城厢镇从县级机关驻地转变为一般乡镇,并更名为川沙镇。
1997年,撤销原川沙镇、东城镇(辖区为城厢镇周围地区)建制,所辖区域建立新的川沙镇。
2000年,撤销川沙镇、六团镇、黄楼镇建制,所辖区域建立新的川沙镇。
2005年,撤销川沙镇、机场镇(原江镇、施湾镇合并后的名称,名称来源于浦东国际机场)建制,所辖区域建立川沙新镇。
2012年,撤销川沙新镇、六灶镇建制,所辖区域建立新的川沙新镇,原川沙新镇所辖的江镇社区部分区域、施湾社区全部区域划归祝桥镇管辖。
蔡氏贞节牌坊:
蔡氏贞节牌坊位于东门街128号,牌坊东边石柱能看到“贞孙百年表沛国” 字样。
《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川沙县卷》中辑录的《川沙抚民厅志》,在“人物志”章节中的烈女和节妇里有这样的记载:“蔡氏,本城东门外朱令一妻,年二十一夫亡,孝事迈姑,守节终身。乾隆十六年题请建坊。”
交通:
188路、611路、628路、632路、977路、991路、993路、上川专线、申川专线、新川专线、川浦线、川奉专线、施崂专线、高川专线、川芦专线、川白线、浦东3路、浦东11路、浦东13路、浦东17路、浦东24路等到川沙路新源路站。
轨道交通2号线到川沙站,出站后在川沙路上任意公交车到川沙路新源路站。
看点:
东门街、蔡氏贞节牌坊、黄宅(均2012年新公布的不可移动保护文物);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川沙老城厢。
周边看点: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横沔古镇;
合庆老街、小湾老街、江镇老街、湾镇老街。
照片拍摄于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