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森林公园(2)

标签:
松江护珠塔上峰寺银杏天马山 |
分类: 公园、景点 |
探寻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森林公园(2)
“天马山”由来与历史:
天马山位于上海佘山西南10公里,距松江区府11公里。天马山古称干山,传说春秋吴国干将铸剑于此而得名。天马山山势陡峭,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飞的天马,今称天马山。天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上海陆上海拔最高点),周围2.5公里,山地面积1800亩。天马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时为佛教胜地,山上多梵宫寺院。每逢阳春三月、初一、十五,便有香客登山进香,香火极盛,故天马山又称“烧香山”。
护珠塔:
护珠塔又称护珠宝光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天马山中峰。因塔身倾斜,故又称斜塔,是我国斜塔之一。
天马山是“云间九峰”第八峰,为九峰中最大的一座。圆智教寺是九峰中较大的一座佛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原在华亭县城西南,五代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2年)道水灾坍塌,遂迁到山上。宋代又扩建。寺后有护珠塔,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为栱云山的许大全建造。淳祐五年(公元1245年)重修。
护珠塔建于北宋元末二年(公元1097年),塔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18.82米,楼阁式。每层有腰檐、平座、栏杆,原是一座玲珑的宝塔。据史志记载,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重修。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年间,山顶因佛事,爆竹引起火灾,外廊及塔心均遭焚毁,仅存砖砌塔身。之后,当地百姓迷信塔砖中有舍利宝珠,大肆挖掘觅宝,塔基两处挖去三分之一,致使古塔明显倾斜,加之塔四周土壤不一,造成塔身沉陷不均。1982年经勘定,塔顶部垂直线与塔中心相距2.27米,塔身向东南倾斜6°52’52”。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故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成为上海一大奇观。
为了保护珠塔,1987年,文物管理部门对护珠塔进行修理加固,以保护珠塔斜而不倒之雄姿。
护珠塔数百年来斜而不倒的原因,还有一则神秘的传说,在塔的东面20米处,有一株古银杏树。相传是周文达所植,古树分技呈龙爪状,向西扑抱塔身。当地老人云,此银杏树是山神之手,支撑着护珠塔,所以几百年来斜而不倒。塔虽倾斜,但历时200多年不倒,今仍屹立于山巅。
上峰寺:
天马山东端的上峰寺现今留下的只有一块空旷的地皮,往昔香火热闹的观音殿、摩云阁已荡然无存。这里原本有一座铜观音,高3米,重3600斤,但在抗日战争年代,被日寇劫往日本。铜观音是天马山的象征,自从有了铜观音天马山一直香火不断,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谚“天马穷,天马穷,尚有三千六百斤铜”。为了恢复天马山的原貌,后来在此又重新铸造了一尊铜观音。在上峰寺旧址处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性测量标志H42”大理石石碑一块,标志着这里是上海陆上的自然最高点。
交通:
沪佘昆线、松江30路、松江90路到天马镇。
沪佘昆线到天马山公园(东大门)。
看点:
护珠塔(市级文保)、中峰寺、银杏(700年)、上峰寺、三高士墓。
周边看点:
佘山:佘山天文台、佘山地震台、古树名木;
佘山五月圣母月、佘山天主教堂、中山堂、三圣亭、之字形苦路、天主教堂上山路两边的古树名木;
东佘山森林公园、辰山植物园、欢乐谷、月湖雕塑公园、小昆山公园。
天马山公园——中峰寺
天马山公园——中峰寺
天马山公园——上清泉
天马山公园——上清泉
天马山公园——银杏(No:0022 700年)
照片拍摄于201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