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闵行区浦江镇——题桥老街

标签:
闵行浦江镇题桥老街老房子 |
分类: 乡村集镇老街 |
探寻闵行区浦江镇——题桥老街
题桥老街位于今闵行区浦江镇建中村,陈行公路南侧。
“题桥”由来及历史
元末里人秦裕伯告老还乡长寿里,建石桥于周浦塘支流长洪,并题名“大通桥”,后人习称“裕伯题桥”,简称题桥,后成为集镇名。
明、清之际,桥东形成(棉)花、米集市,清同治时称桥头市。1924年(民国13年)上南路通小火车,并在东北 3公里许设天花庵车站,题桥成为陈行诸村至上海市区的交通要道。20年代初,奉贤食盐在此集散,每日成交20多担,市面繁荣。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日伪“清乡”,一度形成米市,日销大米高达50~100石。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区菜贩至此采购蔬菜,形成菜市。东西街长约200米,店摊鳞次栉比。50年代中期商店撤并,市面冷落。特产题桥白梨瓜名闻遐迩。
秦裕伯与城隍庙
秦裕伯(1295~1373),字惟镜、景容,号蓉卿,别号葵斋。传为宋秦观八世孙。祖父秦知柔,世居维杨(今扬州)。
元兵来,南宋亡时,避难至浦东,定居于闸港。裕伯幼年时代,天资颖悟,学业优异。元至正四年(1344年)裕伯中进士,历官湖广行省照磨、山东高密县尹、福建行省郎中、行台侍御史、延平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
元末,天下纷乱,弃官返上海。张士诚据苏州,招请裕伯,不应。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两次征召,裕伯以己仕元20年,背之不忠;母丧未除服,出仕不孝,托病辞谢。朱元璋又手书征召,裕伯不得已入朝。历官侍读学士、待制,治书侍御史,洪武三年(公元1370)与御史中丞刘基同为京畿主考官。
后来,又被任命陇州知州,已年逾古稀的秦裕伯不得已上书告老还乡长寿里,此次有幸得到皇上恩准。在长寿里建桥,裕伯题为“大通”,乡民直呼“裕伯题桥”,简称题桥,后成为集镇名(今陈行乡题桥镇)。洪武六年(1373年)7月20日,秦裕伯去世。与夫人储氏合葬在镇南长寿寺西侧父秦良颢墓旁。
秦裕伯生有一子名秦世隆,早年夭折。上海大多“城隍爷的子孙”是秦裕伯的伯父秦良显的后裔。秦氏子孙除一支居陈行外,世居鲁汇东闸港北岸。
中国著名演员、艺术家——秦怡,是上海城隍老爷秦裕伯的第17世后裔。
交通:
轨交8号线浦江镇站换乘177路、浦江12路道题桥(陈行公路建中路)站。
看点:
题桥老街
周边看点:
陈行老街、杜行老街、鲁汇老街
文革时期的标语——…………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看不太清)
文革时期的标语——…………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看不太清)
一座老宅
旧时的门牌号——题桥北街28号
宅院东山墙
照片拍摄于201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