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梁培龙梅子涵嘟豆网读后感绘本嘟豆小书屋中国绘童年育儿 |
分类: 读书笔记 |
亲子阅读笔记之——《中国绘》
昨天,是儿子令威三岁生日。这个生日对我们娘俩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开始一起欣赏传统的国画了。
提起国画,我这个当娘的非常惭愧,因为我看不懂……对所有的国画作品,只有两种评价:“啊!真好看!”——这类评价一般是看到山水风景画或者仕女图之类的工笔画;“哦,不错嘛!”——这类评价一般是看到人物水墨或者很有文化底蕴而我只能看出画了什么的作品。一句话,对于传统的绘画,我就是个努力凑热闹的小白。
在所有画师的所有水墨画里,我能欣赏并“心有戚戚焉”的,只有齐白石的作品了。看着他画的凤仙花、小黄瓜、虾、蛐蛐儿,农村长大的我,能够透过那深深浅浅的墨痕,看到这些小生命的乐趣,这些平凡的生物小小的世界,温暖,亲切,非常有意思。这些作品,通过一种童趣的平凡的生活化的精神,让没有艺术细胞的朋友,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国画的魅力。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一个雅俗共赏的空间。
门外汉的我,也想把这种墨色精神带给儿子。于是,自己搜罗了N久,又咨询了嘟豆网的小书屋菲菲,终于选定了一套《中国绘》。
这五本书,很适合我这样“进城”不久的八零后,它几乎就是我乡下和童年生活的生动记录。
http://s3/middle/8add3b8bgba178a3ef562&690
《妹妹》,画出了一个精灵一样的妹妹。
幼儿园里,和小朋友打架的妹妹;做值日受到表扬,把扫帚扛回家的妹妹;放学路上调皮地玩,和哥哥走散的妹妹;走累了拦着人力三轮车,让陌生的叔叔送自己回家的妹妹……
配图的绘画多么生动啊,妹妹和哥哥的胳膊、腿,用长长的枝叶装饰着,让人想到精灵一样的春娃娃——年幼的孩子,可不就是春天么?妹妹衣服和被子上绽放的粉红花儿,又给童年的嫩幼增加了娇美。
遥远的童年,亲切的记忆,梅子涵深情的文字,配着梁培龙生气勃勃的水墨画,惹得我也想有个这样乖乖的哥哥,自己做一回调皮的妹妹。
http://s5/middle/8add3b8bgba1791d8c3c4&690
《走在路上》,小远带奶奶去看电影,奶奶老了,走不快了,小远的着急心理,把那个看电影的午后拉长了——午后变得非常漫长,漫长来自奶奶的行动不便;午后又是那么短促,短促来自小远对即将开场的电影的渴望。
两种叙事节奏不断转换,读者的心也跟着忽急忽慢,一会儿怪小远不体贴奶奶,一会儿替看不成电影的小远可惜。奶奶的身影模糊了,她逐渐成了人生之初来自女性的辛劳、耐心、温柔、坚强、荫庇的精神合体,这里的奶奶,是外婆,是妈妈,是所有坚忍而充满生命力的灵魂。奶奶的皱纹、奶奶的小脚、奶奶被生活压弯了的背……
文字带来的形象和心理,被水墨表现出来,一下子变得那么笃定,仿佛画不是为文字而生的,反而,文字成了画的注脚。在这样的绘本里,画和文字,变得同样重要。
http://s12/middle/8add3b8bgba17964372db&690
《乡下动物园》,写尽了农村孩子的童年。捕蝴蝶、粘知了、钓鱼摸蟹,乡下的童年生活可真丰富!放羊放牛、喂鸡喂鸭、这些经常被分配给孩子的农活,使得孩子成了动物园长。
翻罢,不禁遗憾,我们这一代人的孩子,再也不会有这么丰富的童年了!城里的动物园里,动物和孩子,永远隔着铁栏杆,孩子们喂食动物,永远带着新奇和小心翼翼,不会像从前的孩子一样,把猪马牛羊鸡鸭鹅狗都当成自己人,行动都带着不客气。
看着梁培龙先生给这本书画的配图,常常会忽略了墨色和文字,画里的童趣和天堂一样的乡下“动物园”,心里忍不住祈祷时光能够凝固,把这样的图景留给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http://s6/middle/8add3b8bgba17976a4ec5&690
http://s6/middle/8add3b8bg79025bf28ad5&690
《红蜻蜓·绿蜻蜓》和《跳格子的日子》,则是两册童心满满的儿童诗。
买到这样的绘本,虽然之前有过心理预期,翻看着,还是惊喜不断,感动不断。五册薄薄的绘本,凝聚着一代人的童年,原生态地存于文字,存于墨痕。昨天本来在当当给过评价了,今天上班,不断回忆着昨晚和儿子一起看时,我内心的激动和惊叹,到现在还不肯平复。写下上面的文字,作为对梁培龙先生的画,和梅子涵、谭旭东、萧褒、黄庆云四位文字的感激,也作为一个亲子阅读的里程碑:我和儿子,开始走进国画的大门,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附上昨天在当当写的评价:
1.喜欢文字里那种单纯的童趣,和淡淡的怀旧感。
2.自己的国画欣赏水平不高,平时喜欢看齐白石的画,有趣,能看懂。这套书也是我能够欣赏的国画,适合所有的人看,不一定要有多高的造诣。算是雅俗共赏吧。
3.信任梁培龙这个老牌子。
【图片是用手机拍的,不给力,朋友们忽略我那像素低劣的图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