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反思
(2011-12-14 20:58:55)
标签:
杂谈 |
本课是我于12月14日在课改大讲堂上给一年二班讲授的。“认识钟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一年级上、下册和三年级上、下册涉及了时间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整时、半时和前后几小时,难点是理解半时、前后几小时和大约几时。
一、对于教学内容的反思
认识钟表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在初步的学习中,大部分的学生在认识整时上没有问题,但是在半时上比较困难,尤其在画时刻的时候很多孩子不会画。对于大约几时和前后几小时学生们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学习这部分知识十分必要,这对以后学习时间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三个侧重:侧重于半时的读、写、画,侧重于前后几小时和大约几时的理解,侧重于让学生独立观察和动手操作。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是复习课,因此我采用“先考后教再考”的方法进行设计整节课。于是,我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1、明确范围,出示目标;2、基础检测,知识梳理;3、强化训练,总结规律;4、当堂达标,查缺补漏;5、系统归纳,回归目标。现在,我分别对各环节进行反思。
第一个环节:明确范围,出示目标。
课一开始我以知识树的形式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课后反思中,我想可以一开始出示本单元的知识树来复习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总体回顾,然后再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知识树来明确目标。因此本环节可以改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第二个环节:基础检测,知识梳理。
此环节的设计正好符合先考后教的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用两个大题来测试学生,了解一下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下面教学的重点点拨。在此环节中,设计让同桌之间互查互报然后一一订正的环节比较成功。原来设计最后再出示一下本单元的基本内容知识树,课后反思本单元知识树可以在第一环节,而这个环节可以改为:基础检测,发现问题。
第三个环节:强化训练,总结规律。
此环节分为了说一说、拨一拨、画一画三个环节。在说一说中通过几个钟面的练习整理了基本知识点和做题方法,其中在讲解前后几小时这一内容方面通过课后反思觉得有些不妥:1、前后几小时应采用直接逻辑判断的方法,不应让学生去拨表,2、总结的规律和实际不符合,因为实际上在拨表时分针会转动。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备课和实际教学中要讲究严谨。拨一拨和画一画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第四个环节:当堂达标,查缺补漏。
本环节检验学生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这一环节上时间有些急,有几个学生还没做完就出示了答案,进行讲解,学生没能及时更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时间。
第五个环节:系统归纳,回归目标。
本环节开始出示的是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方法知识树,然后对本单元的内容和小学阶段有关时间的内容进行立体整合,使学生对这方面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在于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来判断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和前后几小时。整体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基本上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但是当堂达标没有做到人人清,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前面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时间安排的不是很紧凑,拖延了一些时间,使得一些学生在当堂检测上没有能够将出现的错题改正过来,只能等到课下再处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全面地考虑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