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老师开始,我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没读过什么书,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只好把他交给你了,只要你能教好他,随你用什么办法都可以,打骂都行。”
以前我也按照这些家长说的,尽全力去教育他们的孩子,或者说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但是没有效果。我觉得自己的角色发生了错位,在他们面前,我只是老师不是家长,也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家长。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他们家长教育了十几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是我短期内就解决了,那就是奇迹了。孩子的教育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老师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他是一个综合的影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是这么写的:“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这段话家长和老师都需要牢记,很多时候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真的起着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力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
所以,当我了解到有的家长喜欢不好的行为时,你孩子的教育真的是个严重的必须正视的问题了。
其次,我还发现很多所谓的问题学生背后都有家长的溺爱在其中起着无形的影响。孩子的要求他们都会满足,生怕他们在学校吃一点亏,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考一个好成绩回来,将来考个好大学。
这个要求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理解为家长是子女坚强的后勤保障与精神支持,全力支持孩子的学习;二是理解为家长出资,孩子出力,像合伙做生意一样,你必须要给出资人带回效益来,那就是成绩。只要你能带回成绩,其它的都不管不问,或只问不管。这种看起来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往往给孩子提供了很多犯错误的机会。
总之,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家长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太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