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呼和浩特碑额(匾额)一览表及书者介绍
(2011-10-08 23:10:43)
标签:
杂谈 |
墨迹名 |
书体 |
地点 |
作者姓名 |
作者概况 |
九边第一泉 |
颜体 |
大召山门 |
王用祯 |
大盛魁账房先生王用祯(亦说是王用恒,山西榆次人) |
阴山古刹 |
颜体 |
席勒图召前殿 |
王用祯 |
|
文则史 |
颜体 |
吕祖庙 |
王用祯 |
|
德华兴帽庄 |
颜体 |
大南街 |
谢沛霖 |
清末翰林 |
永升斋鞋铺 |
颜体 |
小召山门 |
祝椿年 |
清末翰林 |
便是西天 |
行书 |
大北街 |
传傅山 |
据五台山原件复制 |
明魁帽庄 |
颜体 |
大南街 |
冯恕 |
冯恕,原籍浙江,是清光绪进士,晚年定居北京。当时北平的商号匾额,多出其手书,有“无匾不恕”之语。 |
复兴永 |
颜体 |
大南街 |
韩毅 |
清末民初书法家, 山阴人 |
德和楼清真饭庄 |
颜体 |
大南街 |
韩毅 |
|
东盛义 |
颜体 |
大北街 |
华世奎 |
天津人,津门四大家,尤擅榜书。 |
启元茶庄 |
颜体 |
大北街 |
杨佐才 |
杨佐才(1878-1942)河北玉田,师末科状元刘春霖,被乡人誉为神笔。书法遒劲,兼有颜筋柳骨。字体圆润洒脱、雄厚挺拔。居京鬻书,后居天津,与华世奎书法争埒。世称“经洲杨派书法”。 |
三和茶庄 |
颜体 |
大北街 |
杨佐才 |
同上 |
盛兴时(内匾) |
颜体 |
大北街 |
华世奎 |
|
天一香茶庄 |
傅山 |
大北街 |
王铁庵 |
民初书法家,太原人 |
吉星斋鞋店 |
|
大南街 |
|
|
忠义恒绸布店 |
颜体 |
大南街 |
|
|
清华斋 |
|
大南街 |
|
|
宏达堂药店 |
颜体 |
大北街 |
|
|
威震华夏 |
|
关帝庙 |
|
|
呼和浩特碑额墨迹表
墨迹名 |
书体 |
地点 |
作者姓名 |
作者概况 |
好是正直 |
|
关帝庙 |
|
|
玉宇澄清 |
行楷 |
新城鼓楼 |
|
|
固若金汤 |
行楷 |
新城北门 |
|
|
显扬正教 |
行楷 |
清真大寺 |
马福祥 |
北洋军阀、国民党官僚。字云亭。甘肃河州人。回族。1920
年任绥远都统,后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
正心诚意修身 |
近欧 |
清真大寺 |
马福祥 |
同上 |
甘绥礼拜堂 |
魏体 |
清真大寺 |
刘朗斋 |
河北人,善魏书 |
|
||||
|
|
|||
望月楼 |
颜体 |
清真大寺 |
原曹子颜 现郭笠农 |
郭山东人, 曹山西人 |
德和楼 |
颜体 |
大南街 |
曹子颜 |
|
德和香茶庄 |
颜体 |
旧城北门外 |
曹子颜 |
|
四宝斋 |
颜体 |
大北街 |
曹子颜 |
|
言记号 |
颜体 |
大什字 |
元悌 |
天津人,善颜体榜书,内蒙古文史馆馆员 |
增兴源 |
颜体 |
大南街 |
元悌 |
|
新民药房 |
颜体 |
大西街 |
元悌 |
|
共和医院 |
颜体 |
大召前 |
元悌 |
|
和合桥 |
颜体 |
北门外 |
元悌 |
|
寒风烈烈动边城 几度抬头望紫城 |
行书 |
昭君墓 |
李培基 |
三十年代绥远省主席 |
德长号 |
颜体 |
大北街 |
元悌 |
|
呼和浩特碑额墨迹表
墨迹名 |
书体 |
地点 |
作者姓名 |
作者概况 |
聚兴昌 |
颜体 |
小南街路东药铺 |
曹子颜 |
|
益文斋 |
|
大北街 |
|
|
明文德 |
|
大南街 |
李逢唐 |
|
三元成 |
|
小什字 |
|
|
敬纪纸庄 |
似赵 |
大北街路西 |
|
|
老三顺鞋店 |
似赵、董之间 |
大北街路西 |
闫继璈 |
|
天元恒 |
颜体 |
三贤庙巷路西纸麻行 |
传华世奎 |
|
济仁堂 |
颜体 |
大什字路西中药铺 |
|
|
恒聚兴 |
|
大什字路西绸布店 |
|
|
增盛源 |
|
九龙湾口纸麻行 |
|
|
怀仁堂 |
赵柳之间 |
大北街路东药铺 |
|
|
永令堂 |
柳体 |
大南街路东药铺 |
|
|
春和玉 |
米 |
大召前路东药铺 |
|
|
德泰玉 |
变体欧 |
大召前路东药铺 |
李培和 |
|
元仁和 |
颜体 |
兴盛街路北药铺 |
|
|
新华桥 |
新华桥 |
新华大桥 |
王裕民 |
|
济世有心施及白骨终天无憾安赴黄泉 |
行楷 |
济终社 |
|
|
震古警钟 |
行楷 |
新城鼓楼 |
李鸣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