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w690/8acc1f43tded05df24f24&690
在风景如画的辉县市百泉湖南岸,有一个村庄叫“梅溪”,传说这个村庄名因一个名叫李梅溪的人而得来。
李梅溪从小聪明好学、善于观察、很有心计。有一年,百泉药材大会热闹非常,李梅溪闲来无事便到会上闲逛,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忽有一位老者进入他的视线。但见此人鹤发童颜、银须飘飘、两眼似水、步履轻盈,好奇心促使李梅溪跟在老者的后边留心观看,直到天黑,老者上了山,他才回家。
第二天,李梅溪又遇见了老者,他再次跟在老者后面,直到目送老者上山才返回。
第三天,李梅溪三遇老者。他心想:这位老者举止不凡,今天我定要看个究竟。于是老者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天黑了,老者上山了,他也跟着上了山。风景如画的辉县市百泉湖南岸,有一个村庄叫“梅溪”,传说这个村庄名因一个名叫李梅溪的人而得来。
到了一个僻静处,老者忽然转过身来,目视李梅溪问道:“你这个小伙子怎么老跟着我啊?”李梅溪说:“老人家,我看您有几分仙风道骨,想跟着您得道成仙呐!”老者朗声大笑道:“那好吧,你随我来。”
李梅溪随老者到了一座深宅大院。在老者的书房里,书架上整齐地放着药书,房梁上满满地挂着药草。李梅溪暗想:“莫非老人家就是药王爷?”正想着,老者指着一罐墨水和一罐药水说:“小伙子,你想成仙不难,只要你把这两罐水喝下去。”李梅溪一看,满满两罐水,他尝了尝,难喝得直想吐,不禁皱起了眉头。老者笑着说:“我看你是有仙眼没仙根呐!”说着便从书架上的一个盒子内取出一支笔交给他,说:“你去吧!”
李梅溪边往回走边想:老人家说我有仙眼,是说我能认出他是神仙;说我没仙根,恐怕是说我的功底浅吧!老人家给我一支笔,这不是让我苦练功底吗?从此,李梅溪用这支笔勤学苦练画画,只三年功夫,他画什么像什么,跟真的一样。传说他画鸟必须先画鸟笼,否则画好鸟就飞了;画马必须先画缰绳笼头,不然画好马就跑了。
京城里的一位宰相得知百泉有位好画家,可画家姓甚名谁却没搞清楚,便差人前来百泉会上买画。宰相的仆人见画就买,李梅溪的一张蜡烛图也被他买走。仆人将所买的画全部拿到宰相面前,因画作过多,宰相命人将其全部挂在金銮殿上。入夜,李梅溪的蜡烛图放射出万道金光,殿内殿外一片辉煌、如同白昼,满朝上下无不惊叹。
除了画画,李梅溪还喜欢物理性命之学,对此也颇有研究。他听说在苏门山隐居读书的邵康节也精通易理,先知先觉,就经常到山上来与邵康节谈阴阳,论消长。两个人脾气相同,志趣一样,谈得很投机,有时谈至深夜,竟忘了告辞。
有一回,两个人又在茅屋中论起五行八卦,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当时正值隆冬,屋外刮着北风,冷嗖嗖的。有一只小鸟在寒风中发出哀鸣,非常凄厉。听到鸟叫,李梅溪便打住话题,问邵康节:“你说这只鸟朝何方鸣叫?”邵康节仔细听了一会,又思考了一番,说:“此鸟向南哀鸣!”李梅溪听后摇了摇头,笑着说:“不对,我想应该是头朝北方。”邵康节有些不解:“不会吧?”李梅溪说:“不妨出门一看。”一边说着端起蜡烛,邵康节随着站起身来,二人一同出门观看。他们来到院中,踮起脚来向屋顶望去,借着烛光他们看清一只小鸟站在房脊上向北哀鸣。邵康节很奇怪,对李梅溪解释说:“今日刮的是北风,所以鸟叫听起来象是自北而南。”邵康节又问:“那你怎么断定鸟是向北,难道不可能朝其它方向吗?”李梅溪答:“今日北风,风势猛烈,此鸟尾巴极大,经尾抵风,肯定站立不稳,东西横向也难以支撑,所以它只能是迎风而立。”邵康节听后肃然起敬,他想:梅溪断事,能联系当时当地具体环境全面考虑,所以能够准确无误,这一点尧夫自愧不如。于是就拜李梅溪为师,虑心地向他求教,以补自己的不足。
如此一来,李梅溪名声大振,不久便传遍全国,渐渐地,李梅溪所在村庄的名字也被唤作了“梅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