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计划+不落实=0,好思路+不行动= 0
(2011-09-04 12:06:44)
标签:
发言稿高三数学备课组杂谈 |
分类: 教育杂谈 |
计划+不落实=0,好思路+不行动= 0
——上海市莘庄中学 徐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交流。其实前几天当校领导跟我讲,要我在这个会议上就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作工作汇报的时候,我是感到非常的惭愧。因为,这一学期来,作为高三数学组、我们三个人尤其是我个人好象每天都很忙,但仔细想一下,除了每天正常的备课、上课、批作业以外,似乎又没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既没取得什么太好的成绩又没形成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我该向大家汇报些什么呢?因此,领到任务的时候,我心里是诚惶诚恐,不知该如何面对。
下面我就把本学期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所做的工作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计划+不落实=0,好思路+不行动= 0”。
有一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本学期开学之初,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就先综合这一届学生的整体情况、结合所掌握或理解的高考数学功态,兵马未动、计划先行,一开学就制定了一个备课组的工作计划,然后在第一周将这个计划在数学教研组会议上研讨,请全校所有数学老师审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借助数学组集体的力量,力争能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复习思路。下面我把我们高三数学组在大家的帮助下所形成的的工作计划简要给大家作一个介绍,只有4条内容:
2009年高三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1.工作基本思路:
经备课组内协商,2009年度高三数学备课组的基本思路是:加强教学研究、注重集体智慧、倡导个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整体复习预想:加快速度、降低难度、增加轮数
第一学期完成第一轮复习(包括新课),第二学期先进行2周(到3月初)的综合卷,然后进行第二轮复习(至4月中旬)(基本想法是把此轮复习看作第一轮第二阶段,仍以打基础为目的),然后再进行综合复习(至5月中旬)。
3.教学实施:集体备课、个性上课、共同反思。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每周集体备一次课,每天有共同问题,随时商量处理。
4.第一学期复习进度(略)
其实落实计划我们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神奇的方法,我想计划能落实的比较圆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我们有一支和谐相处、精诚团结的备课组队伍。在此,我要感谢我们备课组的张列军老师与程卫华老师,是你们从大局出发、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以集体为重才使我们的备课组亲如一家,其乐融融。二可能是与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所采用的复习的方式有关:就是使用自编材料进行教学。所谓使用自编材料进行教学,就是我们每一天上课的内容以及学生所要做的作业,我们都把它们整合在一张讲义上,每天一张,教师讲上面的内容,学生也做上面的作业。这一点也可能是我们这一届高三数学组比较有点不同于以前的一个地方。
由于我们三个人都使用同一张讲义进行教学,因此,每天编制讲义的过程其实就是集体备课的过程,这就可以保证教学的材料内容一定是基本统一的,在这材料内容基本统一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具体操作的不同,自然也会同现同样的材料却上出不同风格的课,这正体现了我们“集体备课、个性上课”的教学实施预想。另外,由于每天三个人上的课的内容都是完全一样,因此,几乎每我们都下课我们都会在一起谈一谈这堂课的得失,通过交流,每个人都有所收获,实现共同提高。
下面,我谈一下当时我们是怎么想到使用自编材料进行教学的。
还在暑假里面高三提前上课的时候,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上课用什么材料?一般来说,上课可以选用外面买过来的现成的一本资料为基础,然后教师再按照这个材料讲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补充来上课,也可以自己编写材料进行教学。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买一本现成的资料用方便省事,但不足之处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现成的材料上面的课时划分与题目都是固定的,如果全部按照材料上面的课时进行授课,则感觉往往是课堂教学被材料牵着鼻子走,老师上课不灵活。比如说有很多课时,我们感觉需要增加的,但材料上没有,自己觉得不需要加强的,但材料上面却很多这样的问题,既发给了学生,讲还是不讲,教师总觉得不能尽兴。有的老师可能会说,这不是问题,上课的时候可以整合材料上面的题目,按自己想法重新进行调整与补充,这样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诚然,这样做肯定是可以的,但这样做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主题不好集中,总不能因为讲一个方法,而从第1页选一个题再从第10页选一个题然后再从第21页选一个题,这样做,总归操作起来不太方便,如果一个知识点或是重要的方法不能集中处理,显然学生对之接受的程度是会打折扣的。而且既使这么做了,还会连锁出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是作业如何布置?就我们高三数学课来说,我们每节课的内容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侧重点,那么,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希望让学生做的是符合这些侧重点的作业,是对本节课所讲内容的巩固与提高。那么,这时问题就来了,由于不管哪本课外资料都不可能与我们教师上课时的思路完全一致,因此,它上面的题目也就不会与教师上课时的内容完全吻合,当然,想吻合也是可以的,就是上课的时候,严格按照资料上的编排进行授课,但这显然是太被动了,教师的思路会受到资料的限制,这于是又回到了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还有,课外资料的选题往往很杂,难易程度跨度很大,而且这个我们没有办法控制。这个也不利于我们的教学。
第三个方面就是使用现成的教学资料,不利于教学的及时反馈。大家知道,高三数学学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作业,那么教师也就每天要批大量的作业。如果是使用现成的资料,显然收与批工作量都很大,这不利于教师对作业中问题的及时反馈。
自己编写材料进行教学显然是个辛苦活,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上起课来,可以完全按照我们备课组几个人的构想来实施教学与布置作业,同时,由于自己编写的材料是每天以讲义的形式给学生的,收上来批也很方便,这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情况反馈。
正是基于对使用现成材料与自编材料的认识,我们组内三个人共同协商,一致认为:今年数学复习我们不用现成的资料,上课用的材料由我们自己来编。当然,当时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决心,我是心中有数的,主要是因为高三数学组里有两个既有能力又能吃苦的高手:一个是张列军老师,从教二十多年、经验老到、志向高远、教学手法高超,同时尤为可贵的是他一直对教学充满激情、对教学始终有着更高的追求;另一个是程卫华老师,他在高三数学组内虽然年纪轻,但是却有很高的数学教学水平,是我们学校数学组内唯一的一个在任的区级数学骨干教师,也是上海市高中数学优课一等奖获得者。他对教学有很多他自己的理解,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不怕吃苦,能勇挑重担。清朝文学家彭端淑说过这样的一名话:“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有这样的两名能干肯干的老师,我们高三数学备课组还有什么工作做不了?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编讲义,每天一份,一份两个课时的内容,每一份讲义真正编写下来,最起码要4、5个小时,这编写讲义的个中难辛,恐怕也只有我们三个人自己最为清楚了。其中,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张列军老师,他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又担任高三的年级组长,事务繁多,白天除了上课、批改作业与处理年级事务外,基本上再没有时间编写讲义与备课,编写讲义与备课几乎都是晚上在家进行,经常编写到夜里1、2点钟。而且,张列军老师在编写讲义的时候,总是先查找资料反复构思拟好初稿做好答案后征求我们的意见然后再修改再完善,反复揣摩、精益求精,每一份讲义几乎都要几易其稿,力求给我们一个完美的高质量的讲义。可以这么说,为了今年的这个讲义,张列军老师是把他二十多年所积累的压箱底的东西都掏了出来。另一个让我感动的我们组的程卫华老师,他由于除了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因此,每天的事情也是非常多且杂。他也大部分是晚上在家里备课与编写讲义,也经常干到夜里1、2点钟。他在编写讲义的时候总能够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力求每个讲义都能最完美的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正是由于张列军老师与程卫华老师等的辛勤劳作,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自编讲义的工作才坚持了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编写了近80个讲义。在编写讲义的时候,有时候累的急了,我就会想,为什么要自编讲义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用一本资料上课有什么不好,又轻松又省事。但每次编完以后,看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厚的装订起来的讲义,我们心中的成就感就如历经寒霜的梅香悄然弥漫,喜上心头。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转眼间牛年已踏蹄而去,渐行渐远,但我今天还是斗胆代表高三数学备课组牛一把:这讲义,不管怎么说,即使质量差一点,它也是我们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人们常说:只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我也要说,只有自己的才是最适合的。
我衷心希望我们的这种团结协作与教学努力,今后能够继续坚持与放大。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高三数学组、高三年级及至整个学校都能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虎虎生威、大吉大利、心想事成。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20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