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下田千点雪。黄鹂上树一枝花——《指月录》
(2012-01-04 20:15:33)
标签:
何劳再举轹中泥 |
同明和尚在众时。
闻僧问法眼。如何是色。
眼竖起拂子。
或曰鸡冠花。
或曰贴肉汗衫。
二人特往请益。问曰。承闻和尚有三种色语。是否。
眼曰是。
师曰。鹞子过新罗。便归众。
时李主在座下不肯。乃白法眼曰。寡人来日致茶筵。请二人重新问话。
明日茶罢。备彩一箱剑一口。谓二师曰。
上座若问话得是。奉赏杂彩一箱。若问不是。只赐一剑。
法眼升座。师复出问。今日奉敕问话。师还许也无。
眼曰许。
曰鹞子过新罗。捧彩便行。
大众一时散去。
时法灯作维那。乃鸣钟集众。僧堂前勘师。
众集。灯问。承闻二上座久在云门。有甚奇特因缘。举一两则来商量看。
师曰。古人道。白鹭下田千点雪。黄鹂上树一枝花。(!)
维那作么生商量。
灯拟议。
师打一坐具。便归众。
师同明和尚。到淮河。见人牵网。有鱼从网透出。
师曰。明兄俊哉。一似个衲僧相似。
明曰。虽然如此。争如当初不撞入网罗好。
师曰。明兄你欠悟在。(!)
明至中夜方省。
妙喜曰。明上座省得底。且道是网罗里底。是出网罗底。
幻寄曰。催得吴霜点鬓稠。
韶州双峰竟钦禅师
上堂。进一步则迷理。退一步则失事。
饶你一向兀然去。又同无情。
僧问。如何得不同无情去。师曰。动转施为。
曰如何得不迷理失事去。师曰。进一步退一步。
僧作礼。
师曰向来有人恁么会。老僧不肯伊。
曰请师直指。师便打。
太平兴国二年三月。谓门弟子曰。吾不久去汝矣。可砌个卵塔。
五月二十三日工毕。师曰。后日子时行矣。及期。适云门爽禅师。温门舜峰诸老夜话。
侍者报三更。师索香焚之。合掌而化。
洞山清禀禅师
参云门。门问。今日离甚处。曰慧林。门举拄杖曰。慧林大师恁么去。汝见么。
师曰。深领此问。
门顾左右微笑而已。
智证传。大涅槃经曰。所言二谛。其实是一。方便说二。
如人醉未吐。见日月转。谓有转日及不转日。醒人但见不转。不见于转。转二为粗。不转为妙。
传曰。三藏全是转之二。如彼醉者。大乘经带一转二。而说不转之者一也。
起信曰。以一切法本来惟心。实无于念。而有妄心。
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明。
以此义例。转二为粗也。
又曰。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例不转为妙也。
洞山清禀禅师。惟宴坐。一日呼侍者。下法堂。谓曳木者。无损阶砌。
侍者出视无有。还白。寂无人迹。
禀又使求之。侍者临檐俯视。乃群蚁曳蜻蜓翼。缘阶而上。
盖静极妙而灵知也。
幻寄曰。凡情圣量皆转也。
虽洞见十方。遍闻三界。犹属圣量之转。(转处实在能够幽默——笑,儿戏什么!)
禀师以蚁曳蜻蜓翼为曳木。其灵通昧略。若在梦境。而觉范以静妙许之。
异乎经之所谓不转为妙哉。
如何是不转。曰蜻蜓翼。
北禅寂禅师
问僧。甚处来。曰黄州。
师曰。夏在甚处。曰资福。
师曰。福将何资。曰两重公案。
师曰。争奈在北禅手里。曰在手里即放取。师便打。
僧不甘。师随后趁出。
云门山朗上座
自幼肄业讲肆。闻僧问云门。如何是透法身句。门曰北斗里藏身。师罔测微旨。遂造云门。
门才见。便把住曰。道道。
师拟议。门托开。
乃示颂曰。云门耸峻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
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再举轹中泥。(!)
师因斯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