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纪--第三十三章 梅瑟祝福百姓
(2017-05-29 10:21:29)
标签:
圣经申命纪释义 |
分类: 申命纪 |
第三十三章 梅瑟祝福百姓
就如作者以隆重的方式记载了圣祖雅各伯的遗嘱和逝世,作为创世纪一书的结 果,同样申命纪的作者也用以色列民族最伟大的救星梅瑟的遗嘱和逝世,作为本 书的结果。雅各伯曾在遗嘱中对每个儿子及其支派的未来命运,作了颇为明白精 确的预告,梅瑟在临死之前,也对不同的支派作了重要的交代。梅瑟同以色列民 族同处共居已有四十年之久,因此他对每个支派的认识是颇为深刻的。他简直可 以被视作以民的创造者,是他们的精神之父。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梅瑟,就没 有以色列民族的存在。因此作者将以民的未来命运放在梅瑟的口中,以提起人们 的注意力。学者们大都相信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后期作者的产品。大概是民长时代 的着作,或者更有人谓是君主政权时代的产品。作者为了自抬身价,使他的着作 发生作用,便利用梅瑟的名义发表了这篇文章,好似是梅瑟自己在预言百姓的未 来,在祝福各个不同的支派。
虽然如此,但仍有些比较保守的作者,认为前章所记载的「梅瑟歌」(32章)及 本章的梅瑟遗嘱,没有强烈的理由使人放弃梅瑟是其作者的一贯主张,至少内证 不足以否认梅瑟是其作者。主张这两章作品不是出自梅瑟手笔的学者,大都是些 唯理派人士,或者受了唯理派学者的影响而然。唯理派人士主要的理由是:「预 言是不可能的事」,本章即有预言的色彩,因此不可能是梅瑟时代的产品,而是 后人假托梅瑟之名,而着作的东西。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人们的意见不 是基于历史、语言或考古学,而是根据主观的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的错误观念。 不过,虽然如此,读者仍然可以自由选择上述任何一种意见。
1-5节
引言
33:2
33:3
33:4
33:5
作者犹如德波辣(民 5:3, 4)、哈巴谷(哈3:3, 4)及圣咏的作者(咏68:8),将天 主安置在百姓的最前面,率领以民百姓由西乃山出发,在旷野中浩浩荡荡地前 进。从色依尔山发出他的强光照亮他的百姓,免使他们在黑暗中行走。色依尔是 厄东地区的一条山脉,是厄撒乌及其后代所居住的地方(创32:3苏24:4等),原 为曷黎人的久居之地(创14:6; 36:20, 21)。它起自东方的旷野,西至阿辣巴,即 邻埃及边界的一个广大的旷野。是个干涸无水,十分可怕的旷野地带,几乎没有 任何生物存在。按创21:21记载,当亚巴郎的妾哈加尔被逐出家门后,便来到此 地居住。她由亚巴郎所生的儿子依市玛耳在这里长大,且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
但由于这里生活没有着落,他们大都以劫掠为生。天主领导着百姓经过这个渺无
人烟的地区,继续前进,途经默黎巴而来到了卡德士。百姓完全听从天主起程或 驻扎的调令,丝毫不敢妄自行事。他们既然是天主特选的百姓,因此被称为「众 圣者」(3节 见出19:6 申7:6; 14:2)。他们完全在天主的手中,俯伏在天主的脚 前,唯主命是从,在天主的号召下,勇敢地冲锋陷阵,攻城夺地。以色列子民是 上主的产业,因为他们由梅瑟手中接受了天主赐予的法律,就是天主与自己百姓 友好往来关系的基础,既然如此,以民与其他民族相比,的确是得天独厚、独占 鳌头的幸运民族,因为只有天主是他们的首领和国王(5节)。「耶叔戎」这个名 称原有「可爱者」或谓「忠诚」、「坦白」、「正直」的意思。在圣经的诗文中多用 此名来指示以色列,暗示他们是天主特选的民族。但另一方面也有讽刺之意,因 为它成了以民不忠不义的强烈对比(申32:15 出19:3-8; 14:7 依 44:2)。
6, 7节
祝福勒乌本及犹大
33:7
作者在作过了隆重夸张的前言之后,如今开始对以民不同支派的祝福。首先祝福 雅各伯的长子勒乌本,即由他而来的支派。作者好似注意到勒乌本支派的人,不 甚兴旺,且有每况愈下之势,因此祈求天主不要使这个支派平白地销声匿迹。的 确由民长时代历史背景的推断,我们相信当时勒乌本支派的确曾经奄奄待毙(民5:15, 16)。事实上他们甘心留在约但河东居住的选择并不是很好的措施,因为如 此一来,他们与其他的以民支派几乎断绝了关系,形成了孤立无援的局势,而他 们周围的敌人,尤其是摩阿布人便趁火打劫,将他们大多数的城镇加以破坏或占 领。而此时河西的以民支派又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无人能向危在旦夕的勒 乌本伸出援助的手臂。也正因如此,在全部以民的历史上,勒乌本支派的作为可 说是绝无仅有,即使是有,也不足挂齿。
第二个受祝福的是犹大支派。雅各伯圣祖临死之前曾对犹大作了光辉灿烂的预 告,它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创49:8-10)。但是申书的作者在这里关于犹大所作 在说,犹大支派有点特立独行,与众人不合的趋势,因此有「领他重归自己的民 族」之说(7节)。这种说法也许是基于客观的形势,因为犹大分得了最大的一 片土地,大有自顾不暇之势(见苏15章)。由于分给他的土地过于广阔,至使他 在整个民长时代,未能完全占领他应得的土地。因此在德波辣的凯旋歌上竟未提 及犹大(民5章)。这里颇为明显地指出,犹大正为了攻城夺地,从事于反抗客 纳罕人的战争,而与其他以民脱了节(民1:19)。为了达到占领许地的目的,不 得不请求西默盎支派加以帮助。作者在这里也祈求天主,助犹大一臂之力,使他 早日完成任务,而回归他的弟兄们。
8-11节
祝福肋未
33:9 也就是那些论及自己的父母说:我没有顾及他们,对自己的兄弟不加重视,对自己的子女也漠不关心的人!他们只遵守你的话,持守你的盟约。
33:10 他们要将你的诫命教给雅各伯,将你的法律授给以色列;在你面前献上馨香,在祭坛上献上全燔祭。
33:11 上主!愿你降福他的勇力,悦纳他手中的作为;对反抗他的人,愿你打断他们的腰,使恼恨他的人,再也不得起立!」
作者祈求将求问上主旨意的「突明」和「乌陵」赐与肋未支派。求问上主是肋未 司祭的专职(民18:6 撒上23:6, 7 德 45:13 见出 28:15释义)。「虔诚的人」大概 是指肋未支派的梅瑟和亚郎而言,因为前者是以民最伟大崇高的领袖,是天主的 代表,后者则是天主的至高司祭,二人都是肋未的后裔。他们在玛撒和默黎巴曾 在天主的准许之下,受过严重的试探,就是百姓曾不但对他们口出恶言,倒戈相 向,且群起而攻之,几乎使他们走投无路(出28:15, 16 户 20:1-13 申 6:16)。他 们却仍然忠于天主,忠于职守,且恒心不渝,因此大得天主的欢心。其实这里所 说「虔诚的人」就有得人欢心的意思。思高译本将「虔诚的人」用在全肋未支派 身上,也是可以通行的自然说法,因为全肋未支派是天主所特选的司祭支派。更 何况他们也的确对天主表示了忠贞不贰的卓越精神。在危机的关头,他们甚至连 自己的父母兄妹都没有顾及,却一心主持上主的正义,将一切为非作歹,敬拜邪 神的人杀死(出32:26-29)。因此他们的确是「持守上主盟约」的人(9节)。
接 着指出肋未人两种基本的任务:教导天主的法律及向天主奉献祭祀。他们应在 外他们勤恳服务于上主的圣所,天天代替百姓向天主奉献馨香和全燔之祭(10 节)。既然他们负有如此重大的责任,据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作者祈求天主特别 祝福这批得天独厚的优秀子民,并惩罚那些敢于向他们昂首抬头,企图反抗的人 们。户16章记载,达堂及阿彼兰曾倡导革命,扬言肋未人与他人无别,因为既 然天主居住在以民中间,一切以民都是圣者,肋未人不应高人一等,沾享任何特 权。大概类似的抗议曾在以民的历史上屡见不鲜,因此作者才挺身而出,为肋未 人主持公道。
12节
祝福本雅明
作者报告天主对本雅明支持的特爱,称他为天主「所锺爱的」(12节)。他可以 平安度日,妥保无虞,因为天主会保护他。「住在两肩之间」似乎是指两个山脉 之间,即它两边的基贝亚和贝特耳两山之间。的确本雅明支派所分得的地区,是 多山地带。
13-17节
祝福若瑟
33:14
33:15
33:16
33:17
这个祝福是一石两鸟的作法,作者用若瑟来代表了两个支派,即那被雅各伯过继 的两个儿子默纳协及厄弗辣因和由他们而来的支派。作者首先赞赏他们土地的肥 沃,水份的充足,即天上的雨露及地下的水泉,供给他们足够的用水。这里的祝 福大致上说来,与雅各伯对若瑟的祝福甚为相似,几乎如出一辙(创49:25, 26)。 这里所出产的甘美果实是它土地肥沃丰收的最好证明。这些果实在经过充份水量 的灌溉之后,又受到阳光的照晒,和月亮对四季的调整,因此特别甘甜可口,人 见人爱。古老的山岳,永恒的丘陵,向来被以民及古代东方人特别重视,认为是 天主造化中的特殊工程,因为它们是大地的支柱(咏90:2; 104:8 亚 4:13)。这在 说明厄弗辣因支派所居住的是多山之区。这一切土地上的美物出产,都是天主的 莫大恩赐。这里将天主说成是「住在荆棘丛中者」,无疑是在使人忆起,天主昔
日在 着火的荆棘丛中对梅瑟的显现(出3:2-6)。若瑟称为「弟兄中的为首者」(16 节),固然可能是指若瑟由于在埃及宫廷中,曾经出人头地,高居首相尊位之故, 但是也有人更为合理地强调,是因为以民在分裂成南北朝之后,北国具有举足轻 重地位的支派是厄弗辣因支派之故,因为从事分裂成功的人就是这个支派的雅洛 贝罕一世(列上11:26)。在圣经上厄弗辣因一名有时与若瑟相提并论,其重要性 可见一斑(民1:22)。在以民历史上这个支派以剽悍善战,屡建战功着称,却也 目中无人,趾高气扬(民8:1, 2),因此在这里比作一个「健壮有如头胎的公牛」, 又相似野牛(17节)。在撒慕尔执政时它被视为全以民的首领(撒上1:1)。却也 正因如此,激起了南方犹大支派的莫大妬意,结果在撒罗满国王死后,一发不可 收拾,竟演变成兄弟阋墙之争,分裂成两个誓不两立的国家(列上12:24)。自此 北国以色列竟然在历史上与厄弗辣因支派混为一谈,其影响力之大,实非其他支 派所可比拟。先知们更多以厄弗辣因来指北国以色列而不名(依7:8, 9, 17; 9:8, 20 欧 4:17; 5:3, 5 耶7:15; 31:9 则 37:16, 19 匝 9:10, 13; 10:7 咏60:9; 78:9 )。因此 作者很合宜地在此将他描写成「他的双角像是野牛的双角,用以抵触万民」(17 节)。
18, 19节
祝福则步隆及依撒加尔
33:19 他们要邀请人民上山,在那里奉献应献的祭祀,因为他们要吸收海洋的富饶,沙中潜藏的珠宝。」
则步隆及依撒加尔支派所分得的居地在巴力斯坦的西北海岸上,他们靠海吃海, 由海中取得不少财富。雅各伯圣祖已在其遗嘱上,提到这两个支派与航海通商有 关的工作(创49:13-15)。则步隆因为距离以经商着名的腓尼基人甚近,因此也 学得了通商致富的技术:「你在旅途中喜乐」。相反地。依撒加尔却变的懒散不振, 他安居在自己的帐幕中,无忧无虑,几乎可以不劳而获,因为他的四周尽是肥沃 的田园,有丰富的出产;这就是厄斯得萨平原的贡献。第19节的意义不太明显。 按希伯来原文似乎作者是在邀请普世万民前来,在一座山上的圣所中奉献祭祀。 是那一座山?有人谓是大博尔山(见欧5:1),另有人谓是加尔默耳山。所献的祭 品是理当奉献的祭品,因此是向天主所奉献的,是为承认上主为真神的祭品。希 腊译本与此处所说回然不同:「他们要消灭列邦及你们要被呼求」。其意义更为不 明,因此目前学者大都跟随原文的意义,已如上述。
作者再次提到则步隆因经商致富,所度过的富裕生活:「他们要吸收海洋的富饶, 沙中潜藏的珠宝」。他们同腓尼基人通商往来,从大海的对岸运输来大批的货物, 并输出高贵的紫红布匹。这种鲜艷的紫红颜色,是由一种骨螺壳所分泌的有色液 尼基这个名称就是由这种螺体而来的。
20, 21节
祝福加得
33:21 他为自己选取了为首的一分,因为那原是为首领保留的一分。他走在人民之前,执行了上主的法令,和他对以色列的旨意。」
加得支派所分得的土地是约但河东的一块美好土地;是它自己所要求的。当以民 途经阿摩黎人地区,前往征服福地时,阿摩黎不但不准以民借道过境,且不惜出 兵相阻。梅瑟迫于无奈将他们打败,并将他们的土地在以民长老的同意之下,赐 给了加得支派。这是以民进占福地之前得到的第一块土地,因此被称为「为首的 一分」(21节)。但是加得人必须要同其他支派一同过河征服河西地区之后,才 可以在这里安居下来(户32:34-36 苏 13:24-28)。的确他们同勒乌本人及默纳协 人在进攻客纳罕地区时,表现了最大的勇敢(苏4:12),冲锋陷阵,走在其他支 派的前面,因此这里赞扬他:「他执行了上主的法令」。其后加得支派联同其他一 个半河东支派,在约但河边上为上主修建了祭坛,遭到河西以民的激烈反对。竟 欲兴师动众前去惩罚。但是东方支派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而得到以民的谅解,一 切误会才烟消云散(苏22:9-33)。
22, 23节
祝福丹及纳斐塔里
33:23
作者在这里以极美妙的比喻将丹支派形容成一只幼狮,这自然是在赞美丹的勇 敢,说它不知惧怕,勇敢地扑向猎物,将它攫取。这是指那一件事而言?唯一比 较突出惊人的事迹,只有丹支派,由于居无定处,且不时受到敌人的骚扰,他们 便打发壮丁将北方约但河发源地的拉依士占领,并将它改名为丹;将那里的居民 杀死之后,将城市据为己有。这在以民历史上的确是个惊人的大胆作为,因此受 到作者的赞扬。关于这段事迹详见民18章。「巴商的幼狮」,因为巴商是多山之 区,森林又特别多,因此是自古以来猛兽最常出现的地方(歌4:8)。在雅各伯的 预言祝福中,曾将丹支派描写成一条骗人的毒蛇,牠乘人不防时会突然将马匹和 骑士咬伤(创49:17)。丹支派终于在巴力斯坦的东北定居下来,那里距巴商甚近, 无疑使作者联想到巴商的幼狮。
近水楼台之便,湖中大量美好的淡水鱼成了它的财富。它的土地也很肥沃,因此 作者说纳斐塔里饱享上主的恩爱和祝福(23节)。它所居住的地区亦名基乃勒 特,由加里肋亚湖的别名而来。犹太人的着名作品塔耳慕得上曾有记载谓:「如 果世界上有乐园(地堂),这个乐园应在基乃勒特地方」,其美丽富饶之处可见一 斑。
24, 25节
祝福阿协尔
33:25
雅各伯圣祖已对这个支派作了很好的祝福(创49:26)。它居于靠海之处,土地肥 沃,橄榄树遍地皆是,因此盛产橄榄油,故此有「在油中洗脚」的说法(24节)。 阿协尔与其他支派的联系非常松懈,由此可以解释它为甚么没有参加对息色辣的 战争(民4:10; 5:17)。这与它的地理形势可能也不无关系。它的西方是地中海, 北有腓尼基人,东及南方则被客纳罕人所围绕。这种形势造成它少与其它支派往 来的机会。就是有所往来也多与由婢女齐耳帕来的六个支派联络。既然它的周围 都是非我族类的外邦人,于是不得不时常提高警惕,严守门户,因此这里说「你 有铜铁的门闩」(25节)。门禁森严的防守,是它唯一「获享安宁」的门路。
26-29节
结论
33:27
33:28
33:29
这里非常隆重的结论,与本章的引言可说是先后比美。作者将以色列(耶叔戎) 的天主描写成定居于高天、威震敌人、驱逐外邦人的尊威天主。是以民的避难所 和支柱,是使以民安居乐业的天主(27节)。因此以民在僻静的地方能够妥保无 虞地居住,能够在肥沃的土地上,就是在「产粮出酒」的及「从上降下甘露」的 土地上居住(28节)。「雅各伯的后裔」在原文上本是「雅各伯的水泉」,颇为费 因为有天主作它的护身盾牌,是它胜利的刀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