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诵读工作总结

(2013-12-10 21:44:58)
分类: 学校管理

    一路走来,我们一起欣赏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共同感受诵读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在经典诗文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体会着生活的幸福。
一、“国学经典诵读”研究历程:
(一)诵读目标:
总目标:使学生走进经典诗文的殿堂,激发诵读的兴趣,享受诵读带来的愉悦感,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诵读氛围,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2、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熟练背诵200首经典诗词及其他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的语言积累,提升文化素养。
3、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中外经典名著11本(课外阅读总量至少230万字以上),拓宽阅读视野,丰厚知识储备,提高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
4、开发、编写“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修订、完善《南宫中心小学经典诗文推荐手册》,充分体现序列性、科学性。
(二)诵读内容安排:
内容
年级 国学经典诵读 中外经典名著诵读
经典诗词 其他国学经典
一年级 30首 《三字经 弟子规》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二年级 30首 《千字文》《声律启蒙》 《流浪狗和流浪猫》 《木偶奇遇记》
三年级 40首 《二十四孝顺故事》
《朱子家训增广贤文》 《绿野仙踪》 《夏洛的网》
四年级 40首 《草房子》 《爱的教育》
五年级 40首 《论语》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年级 20首 《孟子》 《西游记》
合计 200首 本学期新增加的内容 至少230万字以上
(三)创编《南宫中心小学经典诗文推荐手册》,形成比较完善的校本教材。
四年来,我们的诗文推荐手册由原来的几千字,经过不断地修订、补充、完善,逐步形成10多万字的、比较完备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体系。打开我们的推荐手册,可以发现四个特点:
1、内容全面,方便自学。
其编排体例是:卷首语----年级诵读目标----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年级经典诗词推荐篇目(包括:诗词内容、作者简介、译文、作品赏析)----年级经典名著必读书目、要求、选读书目。这样的编排不仅内容全面,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诗文背诵和课外阅读总量,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单元组成,主题鲜明。
我们翻阅了《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教版及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从中精选了200首既适合儿童诵读又朗朗上口的经典诗词。为了便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诵读,我们又将200首诗词按照“四季组诗”“边塞组诗”“山水组诗”“送别组诗”等不同的主题单元进行分类。最后依据学生特点分配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期,最终形成了《南宫中心小学经典诗文推荐手册》。
3、语言引导,重在激励。
手册中的“卷首语”不但语言亲切,而且能调动学生参与诵读。比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我们这样写道:“送走炎热的夏日,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小朋友们已经光荣地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们一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在这金色的秋日里,让我们与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走进“经典诵读”的乐园,那里会有同学们喜爱的古诗词,也会有有趣的童话故事,所以老师把本手册送给每一位同学,相信你会在诵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这种“邀请式”的语言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经典诵读活动,而且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开始诵读。
4、精选名著,拓宽视野。
在推荐手册中,每学期向学生推荐中外经典名著,以拓宽学生的诵读视野。除此之外,手册中还呈现了每个年级的诵读目标。这样手册更加全面,既包含经典诗词又包括经典名著。
(四)营造诵读环境,激发诵读兴趣。
积极落实“四个一”,即一个“快乐书架”一个“诵读专栏”一次“诵读交流”“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努力构建班级诵读环境。 利用学校广播及午读时间,创设校级诵读环境。
(五)指导诵读诗词,提高诵读效果。
在对待《经典诵读手册》的使用时始终贯彻“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老师“只奖励,不强求”、“只表扬,不批评”的态度,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乐意亲近经典。
1、引导巧诵,实现“量”的积累。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实现“量”的积累呢?我们采用据意诵、表演诵、据时诵、入境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巧背。
2、注重结合,增进朦胧理解。
  如果说,我们倡导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积累语言材料是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的一个厚实的起点,那么将这些材料内化、运用则是我们追求的另一种境界。我们认为,小学生在实现“量”的积累的同时, 对所背诵的经典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更难能可贵,随着他们阅历、知识的增长,这种朦胧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久而久之,内容与理解便会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也就水到渠成。那么,如何从理性上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潜往复于经典诗文的字里行间,以增进朦胧理解?在实践中,我们注重搞好如下几个结合:
(1)诵读与自查自悟相结合。
(2)诵读与赏析相结合。
(3)诵读与运用相结合。 A 在生活中运用。在姹紫嫣红的春日里,学生看到校园中盛开的桃花、月季花会微笑着吟诵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场春雨悄然来临,看着淅淅沥沥的雨滴学生会吟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越来越喜欢用经典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情。
经典诗文在悄然无声中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那些背诵过的诗文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们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B 在习作中运用。
(六)精彩纷呈的诵读活动,将诵读推向高潮。
正如《礼记?中庸》所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凡高效工作,离不开切实可行的计划。我校每学期都制定经典诵读的具体实施规划,使老师们明确目标和实施途径,引领学生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进。规划中更多的是每学期要开展的诵读活动,因为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经典诵读高效益的有效保证。两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诵读伴随师生成长,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一学期进行全校诵读表彰与展示活动;第二学期开展校园诵读节活动。
1、评选“诵读小硕士”和“诵读小博士”,为学生树立榜样。
评选出的“诵读小硕士”和“诵读小博士”会受到学校表彰,学校领导还会带领“诵读小博士”到书店去,为学校购置书籍。这样做一是让学生可以购回他们自己想看爱看的书目,更是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浓烈的阅读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与书籍走得更近,更易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阅读场”。
2、开展表彰与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每学期我们会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举办一台以朗诵为主,孩子用歌唱、舞蹈、短剧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再现经典诗文的魅力,这种独特的表达形式是一个创造,对于学生来讲汇报演出就像过节一样。汇报演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展示机会,这既是对孩子诵读兴趣的进一步激发,也是对诵读的一次检查和督促。
3、与美术教学结合开展“征集名言 制作书签”活动。
4、与信息技术学科结合开展“电脑诗配画”活动。
5、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
6、倡导亲子诵读,分享诵读快乐。

二、“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效果:
(一)营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有效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素养。
我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效拓展了语文教学,自编了一套校本诵读教材,
开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
一次成果展示;每学期评选一次 “诵读小硕士”、“诵读小博士”和“优秀诵读家庭”,以表
彰先进,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让老师、学生、家长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师生的口头禅,“李杜诗篇万口传”成了班级良好的学诗风气,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二)摸索出一套较为可行的经典诗文教学方法和诵读形式。
1、方法趣味化。
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的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演法:许多经典诗词可以演绎成一个小剧目,师生、生生合作表演,兴趣盎然,印象深刻,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
2、内容“不求甚解”化。
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
3、诵读形式多样化。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低声玩味,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现在,每到开学初,孩子们总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这学期我们被哪些诗啊?什么时候知道啊?”看着孩子们的张张笑脸,我们感到异常欣慰。当诵读手册下发到学生手中时,部分学生马上就会开始自己诵读,几天工夫就可以背诵完20首诗词。看起来,诵读经典诗词并没有给学生造成负担加重。
(三)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经典诵读活动的创造性开展,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经典、用经典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1、语言快速积累。
“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到目前为止,三至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背诵140余首经典诗词和至少两本经典名著,真正落实了课标要求。经典诵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且为“我”所用,使之终身受益。三年级以上学生人人有语言积累本或读书笔记本,多数学生积累美词佳句或写读书笔记达四本。大量诵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获得了审美体验。
2、说写能力不断提高。多样的诵读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李振村老师说:“经典诵读,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四年来,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这开满鲜花的诵读之路上,体验着诵读的快乐,欣赏着经典的魅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学生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思维开阔了,兴趣广泛了,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四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期间不乏有许多困惑,有几许收获。时间在变,但我们的信念不变,我们的行动不变,期待收获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