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  费秉勋先生二三事

(2012-03-24 15:37:09)
标签:

幽默

分类: 散文

     费秉勋先生二三事

                       (散文)

 

当初,相当一段时间,我对费老师的印象一直是:庄重、沉静、文质彬彬,不苟言笑。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接触和了解,我发现费老师其实是一个风趣、幽默、非常可爱的人。

有一次,我听在《陕西日报》工作的一位大学同学说,几个月前他们和费老师一起前往新疆采风。那时候新疆交通状况很差,除了国道、省道,像样的路面没多少。一天,他们行至戈壁滩一段土路上时,由于路面坎坷不平,车颠簸得非常厉害,如骑奔马。这时,只听一路上一直沉默不语的费老师自言自语地慢慢说道:“唉呀,这车轮咋跟方的一样。”他这极其生动、  形象的比喻一下把大家笑翻了,  长时间坐车带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费老师不仅语言幽默,有些事也做得非常幽默。有一次,他忽然听人说王一民去世了, 大惊失色——因为他的一位在老家蓝田工作的莫逆之交就叫王一民。所以,听到这个噩耗,他悲从中来,当即写了一幅挽联, 上联是:你去西土可免人间受苦难;下联是:我回蓝田再依谁人话衷肠。这副挽联对仗工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恰好蓝田一位开车的熟人马上就要回蓝田,于是,费老师让这位熟人先把挽联捎到王一民家, 打算自己准备一下,随后再赶到其家吊唁。

准备停当,正要出门时他忽然觉得不大对劲——以他俩多年的交情,王一民如果真的要“去西土”,肯定会给他打个招呼的,  怎么会不辞而别呢?况且,真有个三长两短,对方家里的人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他的,怎么会直到现在还不见音信呢?于是,他犹犹豫豫地拨通了王一民家的电话。  一听接电话的是朋友的儿子,他便试试探探地问道:“喂,那个啥娃,你爸……” “你放心叔,我爸好着哩!这会儿正在外头跟邻居下棋,我给您叫去!” 费老师惊得打了个趔趄,忙不迭地说道:“不用不用!只要你爸美美的就好!”

放下电话,他极其懊悔地暗暗说道:唉,今天这事,办得太荒唐了!算了一下时间,估计那位开车的熟人已经到蓝田了。想通过电话阻止他千万别把那幅挽联交给王一民家的人,可那人一没传呼二没手机。只好呆在书房干着急。  一小时后,王一民通过传呼机给费老师回了一幅对联,上联曰:我去西土转了一圈又转回;下联曰:你回蓝田依然可以来串门。言词之间流露出一种哭笑不得的语气。此事一传出,当即成为这年陕西文坛一趣闻轶事……

还有一次,我给费先生拍专题片时,由费先生作向导前往蓝田火烧寨他的故居。当时一同前往的还有我和费先生的几位朋友。到地方后,费先生敲了敲门,无人应声。他抱歉地说:“昨天我已给我侄子打过电话,两口子肯定临时到地里去了,咱们稍等一下。”我们几个异口同声地说:“没关系没关系!”

当时,一同前往的著名画家——也是费老师的乡党和朋友李相虎在一旁的茅厕里方便了一下,出来后一边整理衣服一边自豪地说:“唉呀, 今天总算在著名评论家、书法家和易学大师费教授故居的厕所里尿了一泡!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等了大约半小时, 费老师仔细打量了一下周围,忽然大惊失色地说:“哎呀!错啦错啦!我家好像在隔壁!”说着他指了指南边那座与眼前这座房颇为相似的房子。敲敲门,开门的果然是他侄子。当时,大家笑做一团,费老师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刚“荣幸”过一次的李相虎一脸懊丧地对着费老师说道:“咳!你这人些!连自己老家的房子都认不得!害得我刚才白尿了一泡,现在就是想控也控不出来了!”……

回西安的路上,我把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名诗《回乡偶书》稍加改动,并当场朗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眼花昏。面对故居不相识,抬手敲错邻家门!”车上的人一听,笑得前仰后合,费老师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