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四万亿还帐政府角色底特律财经 |
谁来还出来混的帐?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从家里出来到外边去打拼,不管经历了什么、用多长时间,早晚总有一天要回家乡的。另一层意思是,做了什么,总要承担后果。
2008年的“四万亿”到了今天成了热门话题。
“四万亿”出自于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那次会议确定了在当时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会议精神纪要于《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措施》指出,初步匡算,实施措施所指出的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就是四万亿的由来。
关于这四万亿,上届政府在今年(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过评价:“回首这五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为何到了今天,“四万亿”却被指为造成今天经济困境的原因?
一联串问题自然会接着问出来:
1、“四万亿”真的错了?
2、如果错了,错在哪?
3、当今的经济困境真的出自或全出自“四万亿”?
4、如果真的有新“四万亿”,那么新“四万亿”就一定不会步旧“四万亿”的后尘?
今年,曾经的美国第四大城市底特律破产了。
难道美国人早先就看不出来底特律的产业结构和政府行为必然导致城市会破产?
不论下面的事实有没有因果关系,事实总还是事实:
1、有人说,出生于底特律的201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罗姆尼(Mitt Romney)因2008年的那篇《让底特律破产吧》(Let Detroit Go Bankrupt)的文章失去了入主白宫的机会;
2、奥巴马提出“我们拒绝让底特律破产(We refused to let Detroit go bankrupt.)”的口号。奥巴马再次赢得了白宫宝座;
3、底特律破产了;
4、底特律的富人们早走了;
5、底特律的老百姓为破产买单。
“四万亿”现象其实有着更有意义的问题:
1、“四万亿”的决策如何做出?
2、决策如何执行?
3、谁来评价决策效果?
4、如何评价决策效果?
5、谁来担当责任?
6、政府的真正角色是什么?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而“谁来还?”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