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与伽利略通信频道之争

标签:
卫星导航通信频率北斗伽利略杂谈 |
分类: 物联网生活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认识到全球卫星导航的重要性之后,启动了自己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但因经济技术多方面原因,初期“北斗一号”只是区域性导航。与此同时,欧盟各国也考虑到没有卫星导航存在潜在危险等多方面问题,决定接纳中国成为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计划参与国。
当时美国国力雄厚,GPS技术及应用独步天下。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一蹶不振,经济因休克疗法陷入倒退困境,“格洛纳斯”年久失修,导航卫星残缺不全。因此,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建设本来是双赢局面,但一度震惊美国,引起美国强烈反对。
中欧卫星导航合作建设必然有高端技术合作。但是,当时美国主导着美欧对华武器禁运,而且先前已经对中国实施欧美武器贸易条例。在此背景下,因美国威胁及欧盟国家政治变色等,欧盟开始在卫星导航合作中排挤中国。
中国加入伽利略项目后投资超过2亿欧元,欧盟各国明争暗斗,中国作为投资方的地位反而不如不投资的印度,欧盟很多核心技术研究将中国排除在外。
此后中国决定“单干”,启动并加快“北斗二号”建设,在技术上优于“伽利略”,而欧盟国家内斗不断导致“伽利略”计划进展缓慢。
频率和水、石油一样,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美国占据了1176MHz、1227MHz、1575MHz附近频率,俄罗斯占据了1246MHz、1602MHz附近频率。由于美俄占先拥有最好的通信频率,中欧开始抢占次优频率。
2009年中国完成发射3颗“北斗二号”卫星正式使用该频率,而欧盟还没有3颗卫星进行试验。欧洲伽利略和中国北斗多年就频率问题交涉协调,终于在2015年达成频率共用共识。
* 参考:
北斗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要争频道?怎么评价频道的好坏?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02009/answer/2382050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123/13/7200620_249738600.shtml
前一篇:全球导航卫星四国俱乐部
后一篇:全球卫星导航需要多少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