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姆定律计算公式

(2016-11-02 20:57:22)
标签:

技术文件

欧姆定律计算公式

欧姆定律就是I(电流)=V(电压)/R(电阻)

在电阻一定时,电压和电流成正比;R=U/I   电阻=电压÷电流

在电压一定时,电阻和电流成反比;U=I*R   电压=电流X电阻

在电流一定时,电压和电阻成正比。I=U/R   电流=电压÷电阻

 

U是电压的 物理量符号V是电压的 单位符号写公式时,一般是写U(电压),他与I(电流)和R(电阻)对应代入数值时才用单位符号即:
V(伏特,电压的单位)则与A(安培,电流的单位)和Ω(欧姆,电阻的单位)相对应 所以:欧姆定律计算公式严格的写应该是: I=U/R  电流=电压÷电阻

我家电脑一小时用166瓦,几小时等于一度电?一天大概开12小时左右吧...请问一天要消耗多少度电?

166*12=1992Wh

1992/1000=1.992KWh,你家电脑开一天(12小时)用1.992度(KWh)电。

每小时用166/1000=0.166度。

350W电脑,一小时用电多少度,10小是多少度?

350/1000=0.35度        0.35*10=3.5度

1千瓦等于多少马力?1千瓦等于几个电流?1个三相电流用多少度电,一平方的铜芯线缆能带动几个电流?

1KW=1.36马力,或者说1马力=0.735KW,至于1KW等于多少个电流这要看电压是多少,如果电压是220V单相电,电流大约是4.55A,如果是380V单相电,每相电流大约是2A。对于3相380V交流电而言,一个电流每小时耗电约为0.5度或说0.5KWh。一平方电电缆能承受电流不大于10A。

三相电100个千瓦等于多少个安培,要用多少平方的电线。公式如何换算,

如果是电机的话,一般可以按照1KW负荷2A的电流计算。总共为200A左右。 100000/380/1.732/0.8=189A     应至少采用50平方毫米的电缆

单相电100个千瓦等于多少个安培

100000/220/0.8=568A

10安培等于多少千瓦

计算公式:P=UI (P—功率—瓦特,U—电压—伏特,I—电流—安培)
例如:在220V电压下,通过电流为10A用电器功率为

P=UI=220×10=2200W=2.2KW 
在3V电压下,通过电流为10A用电器功率为 P=UI=3×10=30W。

1KW的电流一般是多少?

如果不考虑功率因素的情况下,假设功率因素是1

对于220V单相电压 1KW=1/0.22=4.55A

对于380V单相电压 1KW=1/0.38/1.732=1.52A

对于6000V单相电压 1KW=1/6/1.732=0.096A

对于10000V单相电压 1KW=1/10/1.732=0.058A

对于35000V单相电压 1KW=1/35/1.732=0.016A

对于66000V单相电压 1KW=1/66/1.732=0.0087A

对于110000V单相电压 1KW=1/110/1.732=0.0052A

对于220000V单相电压 1KW=1/220/1.732=0.0026A

对于500000V单相电压 1KW=0.0012A  

对于750000V单相电压 1KW=0.0007A  

对于1000000V单相电压 1KW=0.0005A 

380V电压,1KW是多少电流?220V电压,1KW是多少电流?

这要看你负载性质P功率(单位W)、I电流(单位A)、U电压(单位V)电阻性负载如电热、白炽灯卤钨灯I=P÷U 
功率因数小于1的照明设备:单相220V I=P÷(U×功率因数)三相四线380V I=P÷(1.73×380×功率因数)电动机电流计算方式: 
单相 I=P÷(220×功率因数×效率)三相 I=P÷(1.73×380×功率因数×效率)

功率1KW电压为220V与380V时,电流分别是多少?

220V时为单相交流电压,380V时为三相交流电压:

三相电压380V:P=√3 UI可计算出电流为 I=1/√3/0.38=1/1.732/0.38=1.52A

单相电压220V:P=UI可计算出电流为 I=1/0.22=4.55A

以上按照功率因数的值为1计算。

P=√3 UI     I=P/√3 U     U=P/√3/I   三相380V   √3=1.732

P=UI        I=P/U         U=P/I       单相220V 

已知功率电压求电流

三相电 已知电流 电压 怎么求总功率:

三相电功率公式:P=√3*U*I*cosφ 式中:P代表功率,U代表电压380V,I代表电流,cosφ代表功率因素。√3=1.732 功率因素cosφ对于阻性负载,取值1 功率因素cosφ对于感性负载,比如电机,取值0.8 这样,知道了电压、电流,就能计算出总功率了。

在三相电中,已知电压和功率,怎么算电流?

比如已知电压380V,功率26KW,怎么算电流?

 还有就是已知电流是20A的,要用多少平方的线?

1》         对称三相交流电路公式:I=P/(1.732×U×cosφ) (功率因数cosφ一般为0.7~0.85之间,取平均值0.78计算) I=26/(1.732×0.38×0.78)≈51(A)

2》      2》电线载流量是没有公式的,一般根据适当长度及环境等因素选取的。小截面铜芯电线每平方安全载流量约4~6A附近,线路长度适中时,4平方铜芯电线可满足20A载流。

三相电中的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关系是怎样的?与220v家庭用电的区别?

三相380V的功率公式是P=1.732UIcosΦ 单相220V的功率公式是P=UIcosΦ 其中P是功率,  U是电压,  I是电流,cosΦ  是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根据负载的情况而有不同的值的. 

已知电压,电流。求功率

电压是380V电流是28A的发热管!他的功率是多少?电压220的又怎么算?

公式为:P=UI       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P表示电功率所以P=380v * 28A= 10640W  电压如果是220v 那么  P=220v * 28A=61600 W 

已知电流和电压怎样求功率

电压呢?如果功率因数为1的话:电流110A: 电压是220V的话,P=0.22*110=24.2KW;一小时耗电24.2KW :  电压是三相380V的话,P=1.732*0.38*110=72.4,一小时耗电72.4KW

电压呢?如果功率因数为0.8的话:电流110A: 电压是220V的话,P=0.22*110*0.8=19.36KW;一小时耗电24.2KW :  电压是三相380V的话,P=1.732*0.38*110*0.8=57.9KW, 一小时耗电72.4KW

三相电机已知功率.电压,如何计算电流,有公式最好

I=P/√3U   电流=功率/(√3*U)

电机功率:P,电压:U,功率因数:cosφ,效率:η 计算三相电机电流: I=P/(1.732×U×cosφ×η)

电功和电功率物理习题求解

把标有"8V16W"的灯泡L1和"12V36W"的灯泡L2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其中一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只没有达到其额定功率,则电源的最大电压为()俩个灯泡的总功率为多少()

解:"8V16W"的电阻是8^2/16=64/16=4欧 "12V36W"的电阻是12^2/36=144/36=4欧 则灯泡L1 P=I^2R1=16W 所以:I^2=16/4=4 所以:I=2A 最大电压:U=IR=2*(4+4)=16V 两灯泡总功率为:I^2(R1+R2)=4*8=32W

用电能表测电功和电功率的公式是怎样的?

参数-3000r/kwh,表示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 只让某用电器单独使用,一分钟电能表转过了40转 一分钟消耗的电能W=40r/(3000r/kwh)=1/75kwh 可以求电功率:t=1min=1/60h 电功率P=W/t=(1/75kwh)/(1/60h)=0.8kw=800w

已知电阻 功率 求电压

U=R*I    电压=电阻*电流

P=U*I    功率=电压*电流

U=R*I   P=U*I=U*U/R=I*I*R

已知电阻,电压,功率,请问电流怎么计算

P=(U2/R)*t即可求出来了,这里的t等于1.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流过电路里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 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U÷P 
  ⑵电功 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U÷R×T(同上) 
  ⑶电功率 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 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P=W:T 
  ⑷电热 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 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 Q=UIT=W(纯电阻电路)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题(带解题过程)

 

1.两电阻R1和R2接在各自的电路中,当U1:U2=2:1,I1:I2=4:1时,两电阻R1和R2阻值之比等于______ 2.触电时有电流通过人体,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______ 3.某用电器的电阻120欧,要使电路中的总电流的1∕5通过用电器,就跟这个用电器并联一个_____欧的电阻。若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总电压的1∕5,则应串联一个____欧的电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与零线接触,一定会触电.B.电灯开关应在火线与电灯直接. C.电能表计量的是家庭用电功率 5.一只“220V 60W”的灯泡,灯泡能正常发光,通过灯泡的电流是____A,在1min内电流所做的功是______J。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10V,电灯中的电流是___A,实际功率是______W。 6.某次闪电的能量为4000000000J,则这些电能可供100W的灯泡持续工作___ 若这次闪电持续的时间是0.1S,则它的功率

null

dzylovehh123

1. 因为R=U/I,所以R1:R2=(U1/I1):(U2/I2)=(2/4):(1/1)=1:2 答案为“1:2” 2.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决定电流的因素有电压和电阻 所以,答案为“人体的电阻” 3. 第一空:根据并联电阻分电流的公式I1:I2=R2:R1,设某用电器的电阻为R1,通过R1的电流为1,那么通过R2的电流就是4,可以列式 1:4=R2:120,算出R2=30欧 第一空答案为“30” 第二空:根据串联电路分电压的公式U1:U2=R1:R2,1:4=120:R2,算出R2=480欧 第二空答案为“480” 4. A.零线和大地的电位相等,而人和大地的电位一般都相等,也就是说人和零线没有电位差,即没有电压,所以不会触电。 C.电能表计量的是电能(即电功),而不是电功率所以答案为“B” 5. 第一空:根据电功率公式P=UI可得I=P/U,那么I=60W/220V≈0.27A 第一空答案为“0.27” 第二空:根据功率的定义式P=W/t可得W=Pt,那么P=60W*1min=60W*60s=3600J 第二空答案为“3600” 第三空: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压为220V时,电流为0.27A,那么电压减半为110V时,电流也相应减半约等于0.14A 第三空答案为“0.14” 第四空:根据电功率公式P=UI,此时功率为 110v*0.14A=15.4W 第四空答案为“15.4” 6. 第一空:根据P=W/t可得t=W/P,那么工作时间就等于 4000000000J/100W= 第一空答案为“40000000s(科学计数法为4*10^7s)” 第二空:根据P=W/t,功率等于4000000000J/0.1s=40000000000W 第二空答案为“40000000000W(科学计数法为4*10^10W)”

 

 

1、欧姆定律:

I=U/R   U:电压,V;   R:电阻,Ω;  I:电流,A;

 2、全电路欧姆定律:

I=E/(R+r)   I:电流,A; E:电源电动势,V; r:电源内阻,Ω;

R:负载电阻,Ω

3、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电阻上电流之和

I=I1+I2+…In

 4、串联电路,总电流与各电流相等

I=I1=I2=I3=…=In

5、负载的功率

纯电阻有功功率 P=UI → P=I2R(式中2为平方)

U:电压,V; I:电流,A; P:有功功率,W;R:电阻

 纯电感无功功率 Q=I2*Xl(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w; Xl:电感感抗,ΩI:电流,A

 纯电容无功功率 Q=I2*Xc(式中2为平方)

Q:无功功率,V;  Xc:电容容抗,Ω   I:电流,A

 6、电功(电能)

W=UIt    W:电功,j; U:电压,V; I:电流,A; t:时间,s

7、交流电路瞬时值与最大值的关系

I=Imax×sin(ωt+Φ)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ωt+Φ):相位,其中Φ为初相。

 8、交流电路最大值与在效值的关系

Imax=2的开平方×I   I:电流,A;  Imax:最大电流,A;

 9、发电机绕组三角形联接

I线=3的开平方×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0、发电机绕组的星形联接

I线=I相   I线:线电流,A;   I相:相电流,A;

 11、交流电的总功率

P=3的开平方×U线×I线×cosΦ

P:总功率,w; U线:线电压,V; I线:线电流,A; Φ:初相角

 12、变压器工作原理

U1/U2=N1/N2=I2/I1

U1、U2:一次、二次电压,V;  N1、N2:一次、二次线圈圈数;

I2、I1:二次、一次电流,A;

 13、电阻、电感串联电路

I=U/Z

Z=(R2+XL2)和的开平方 (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 XL:感抗,Ω

 14、电阻、电感、电容串联电路

I=U/Z

Z=[R2+(XL-Xc)2]和的开平方(式中2为平方)

Z:总阻抗,Ω; I:电流,A; R:电阻,Ω;XL:感抗,Ω; Xc:容抗,Ω

  • 人教版第七章  欧姆定律 复习提纲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踺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①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和另一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②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电流、电压都是物体量,有各自和物体,物体 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电流和电阻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的电流与另一个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不能反过来说,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顺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   U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Ω);I表示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

3、公式的物体意义:欧姆定律的公式I=U/R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增大几倍,其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4、由公式可变形为:U=IR     R=U/I

5、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①定律涉及的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体量都是针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即满足“同体性”;式中的I、U、R还应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电阻,即满足“同时性”;运用该式时,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使用基本单位。

②定律中提到的“成正比”和“成反比”的两个关系分别有不同的前提条件,即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③欧姆定律公式I=U/R可以变形为U=IR,但不能认为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公式还可以变形为R=U/I,但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所加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只是为我们提供一种测量、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而已。

④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只接有电阻器、电热器、白炽灯等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电路、日光灯电路等,不能直接应用。

6、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①电阻串联:R=R1+R2+…+Rn。导体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长度,由影响电阻的因素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如果把n个阻值都是r的导体串联,则总电阻R=nr。

②电阻并联:1/R=1/R1+1/ R2+…+1/R。如果n个阻值都是r的导体并联,则总电阻R=r/n。当只有两个电阻并联时,R=R1R2/(R1+R2),电阻的并联裨上是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③在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电路总电阻也增大。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压,且各电阻两端电压与各电阻阻值成正比;并联电路中,各电阻分流,且各支路电流之比为各支路阻的反比。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操作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数据。

③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④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中可以多测几驵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电阻R,进行比较。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小的亮度不同,也就是小灯泡灯丝的温度不同,这样测出的几组数据中,算出的灯泡的电阻是不同的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的温度越高,其电阻越大。由此可得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规律。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保护电路。

6、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②电路连好开关闭合前,应使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③电压表、电流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④每个小灯泡的金属口上都标着它正常工作的电压。接通电源后通过变阻器把电压调到该电压值,测量时从该电压开始逐次降低。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

①对人体的安全电压: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大量触电事故表明:当人体两端的电压低于36V,通过人体的电流低于0.1mA时,才不会引起触电感觉。因此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②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越大,对人体的伤害就会越大。人体是导体,一般情况下加在人体的电压越过36V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给人体造成危险,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大大超过了安全电压,故我们不能接触220V的电压。高压电路的电压达到几十万伏,人体不直接接触,也会有危险,因此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③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人体也是导体,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大大超过了安全电压,而湿手又使人体的电阻大大减小,触摸电器就很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并且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如果用湿手插(拔)插头、按开关等,极易使水流入插座和开关内,使人体和电源相连,造成危险。因此,千万不要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2、断路和短路

①断路:电路没有接通。可能原因:灯丝断了;灯头内的电线断了;、开关等处的接线松动、接触不良。

②电源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现象。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很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其它的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③用电器短路:即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的两端由导线直接连接。当用电器发生短路时,此用电器无法工作,并会引起整个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发生危险,这也是不允许的。

3、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雷雨天要注意防雷。高大的建筑物上安装的避雷针、高压输电铁塔上最上面的两根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雷雨时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活动或停留;不要在树下避雨;不要接触金属物品(包括金属把的雨伞);拔掉所有的电源线、网线、电视天线插头等。

4、安全用电的原则: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③不弄湿用电器;④不损坏绝缘部分;⑤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⑥家庭电路的安装一定要正确。

五、欧姆定律在电流表和电压表中的应用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将它串联到电路中就相当于串联一根电阻可忽略不计的导线,因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不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以由于串联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因此通过电流表上的示数可以知道电路中与电流表串联的其它部分中的电流。如果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就会把电路中的电流表及电源烧坏,所以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在电源两极上。与电流表相反,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将电压表并联在某段电路或电源的两端时,有电压表的支路就相当于断路,所以电压表可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时测的是电源电压。

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在含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会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也会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是电学中一类比较重要的题型。这种题目的分析一般遵循下列思路:

1、首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看清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分析电路连接时一般先去表。即把电流表当成导线,把电压表当做开路处理。

2、分析滑片滑动时,变阻器电阻如何变化,电路总电阻如何变化,或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情况如何变化,电路中总电阻如何变化。

3、运用欧姆定律看总电流如何变化,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各用电器上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这种题目从解题过程来看,一般符合总→分→总的特点。

七、解电学题的方法、步骤

解电学题目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般按照下列的步骤进行。

首先,根据题意和所给出的电路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用电器串联、并联情况的电压表、电流表、所测电压的电流的情况),画出等效电路图。具体做法:①简化电路。将不工作的用电器和电路中的电表去掉,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简化处理时可先看做一根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简化处理时将其所在支路看做断路。②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是哪段电阻丝。③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的是哪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其次,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同一个导体的U、I、R下角标要相同,这样对试题所描绘的物体情景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便于分析和解题,避免张冠李戴。

最后再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列方程解题。

八、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总结

方法

器材

公式

电路图

伏安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Rx=U/I

伏伏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两个、已知电阻R0、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Rx=U2R0/U1

安安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两个、已知电阻R0、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Rx=R0I2/I1

安滑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m)、电流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Rx=I1Rm/(I2-I1)

伏滑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m)、电压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Rx=U1Rm/(U2-U1)

电压表和替代开关法

电源、电压表、已知电阻R0、待测电阻、两个开关、导线

Rx= U2 R0/ (U1-U2)

电流表和替代开关法

电源、电流表、已知电阻R0、待测电阻、两个开关、导线

Rx =I2R0/(I2-I1)

  • 人教版第七章  欧姆定律 复习提纲

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踺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注意:①这里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和另一导体上的电压成正比。②不能反过来说,电阻一定时,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这里存在一个逻辑关系的问题,电流、电压都是物体量,有各自和物体,物体 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这里的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是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电流和电阻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不能说一个导体的电流与另一个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不能反过来说,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我们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顺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U/R   U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伏特(V);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Ω);I表示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

3、公式的物体意义:欧姆定律的公式I=U/R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增大几倍;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的电阻增大几倍,其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4、由公式可变形为:U=IR     R=U/I

5、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①定律涉及的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体量都是针对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即满足“同体性”;式中的I、U、R还应是同一段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电阻,即满足“同时性”;运用该式时,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使用基本单位。

②定律中提到的“成正比”和“成反比”的两个关系分别有不同的前提条件,即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它的电流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③欧姆定律公式I=U/R可以变形为U=IR,但不能认为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公式还可以变形为R=U/I,但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所加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只是为我们提供一种测量、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而已。

④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只接有电阻器、电热器、白炽灯等电路。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如电动机电路、日光灯电路等,不能直接应用。

6、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①电阻串联:R=R1+R2+…+Rn。导体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线的长度,由影响电阻的因素可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如果把n个阻值都是r的导体串联,则总电阻R=nr。

②电阻并联:1/R=1/R1+1/ R2+…+1/R。如果n个阻值都是r的导体并联,则总电阻R=r/n。当只有两个电阻并联时,R=R1R2/(R1+R2),电阻的并联裨上是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

③在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增大,电路总电阻也增大。串联电路中,各电阻分压,且各电阻两端电压与各电阻阻值成正比;并联电路中,各电阻分流,且各支路电流之比为各支路阻的反比。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这种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3、实验电路图:

   4、实验操作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出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记录数据。

③计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④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中可以多测几驵电流和电压的数据,分别算出相应的电阻R,进行比较。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同,小的亮度不同,也就是小灯泡灯丝的温度不同,这样测出的几组数据中,算出的灯泡的电阻是不同的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的温度越高,其电阻越大。由此可得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规律。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及保护电路。

6、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的。②电路连好开关闭合前,应使滑片位于阻值最大处。③电压表、电流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④每个小灯泡的金属口上都标着它正常工作的电压。接通电源后通过变阻器把电压调到该电压值,测量时从该电压开始逐次降低。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电压越高越危险:

①对人体的安全电压: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大量触电事故表明:当人体两端的电压低于36V,通过人体的电流低于0.1mA时,才不会引起触电感觉。因此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②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越大,对人体的伤害就会越大。人体是导体,一般情况下加在人体的电压越过36V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会给人体造成危险,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大大超过了安全电压,故我们不能接触220V的电压。高压电路的电压达到几十万伏,人体不直接接触,也会有危险,因此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③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人体也是导体,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大大超过了安全电压,而湿手又使人体的电阻大大减小,触摸电器就很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并且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如果用湿手插(拔)插头、按开关等,极易使水流入插座和开关内,使人体和电源相连,造成危险。因此,千万不要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2、断路和短路

①断路:电路没有接通。可能原因:灯丝断了;灯头内的电线断了;、开关等处的接线松动、接触不良。

②电源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现象。由欧姆定律可以知道,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很大,这样大的电流,电池或其它的电源都不能承受,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电流太大,会使导线的温度升高,严重时有可能造成火灾。

③用电器短路:即电路中的某一用电器的两端由导线直接连接。当用电器发生短路时,此用电器无法工作,并会引起整个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发生危险,这也是不允许的。

3、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雷雨天要注意防雷。高大的建筑物上安装的避雷针、高压输电铁塔上最上面的两根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雷雨时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活动或停留;不要在树下避雨;不要接触金属物品(包括金属把的雨伞);拔掉所有的电源线、网线、电视天线插头等。

4、安全用电的原则: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③不弄湿用电器;④不损坏绝缘部分;⑤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⑥家庭电路的安装一定要正确。

五、欧姆定律在电流表和电压表中的应用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将它串联到电路中就相当于串联一根电阻可忽略不计的导线,因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不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以由于串联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因此通过电流表上的示数可以知道电路中与电流表串联的其它部分中的电流。如果将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就会把电路中的电流表及电源烧坏,所以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在电源两极上。与电流表相反,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将电压表并联在某段电路或电源的两端时,有电压表的支路就相当于断路,所以电压表可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时测的是电源电压。

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

在含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中,由于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会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也会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判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是电学中一类比较重要的题型。这种题目的分析一般遵循下列思路:

1、首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看清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分析电路连接时一般先去表。即把电流表当成导线,把电压表当做开路处理。

2、分析滑片滑动时,变阻器电阻如何变化,电路总电阻如何变化,或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情况如何变化,电路中总电阻如何变化。

3、运用欧姆定律看总电流如何变化,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各用电器上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这种题目从解题过程来看,一般符合总→分→总的特点。

七、解电学题的方法、步骤

解电学题目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般按照下列的步骤进行。

首先,根据题意和所给出的电路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用电器串联、并联情况的电压表、电流表、所测电压的电流的情况),画出等效电路图。具体做法:①简化电路。将不工作的用电器和电路中的电表去掉,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简化处理时可先看做一根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简化处理时将其所在支路看做断路。②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是哪段电阻丝。③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的是哪段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其次,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同一个导体的U、I、R下角标要相同,这样对试题所描绘的物体情景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便于分析和解题,避免张冠李戴。

最后再根据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列方程解题。

八、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总结

方法

器材

公式

电路图

伏安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若干

Rx=U/I

伏伏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两个、已知电阻R0、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Rx=U2R0/U1

安安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两个、已知电阻R0、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Rx=R0I2/I1

安滑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m)、电流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Rx=I1Rm/(I2-I1)

伏滑法

电源、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m)、电压表、待测电阻、开关、导线

Rx=U1Rm/(U2-U1)

电压表和替代开关法

电源、电压表、已知电阻R0、待测电阻、两个开关、导线

Rx= U2 R0/ (U1-U2)

电流表和替代开关法

电源、电流表、已知电阻R0、待测电阻、两个开关、导线

Rx =I2R0/(I2-I1)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1、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2、由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或U=IR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其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它本身的一种性质,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即使它两端没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它的阻值也是一个定值。

欧姆定律

null

简述: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
  (由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其的电流成反比,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它本身的一种性质,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即使它两端没有电压,没有电流通过,它的阻值也是一个定值,永远不变。)

乔治·西蒙·欧姆
  欧姆(1787年—1854年)是一个刻苦很勤奋的研究者。
  欧姆第一阶段的实验是探讨电流产生的电磁力的衰减与导线长度的关系,其结果于1825年5月在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中发表。在这个实验中,他碰到了测量电流强度的困难。在德国科学家施威格发明的检流计启发下,他把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化扭秤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电流扭力秤,用它测量电流强度。欧姆从初步的实验中发出,电流的电磁力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其关系式与今天的欧姆定律表示式之间看不出有什么直接联系。欧姆在当时也没有把电势差(或电动势)、电流强度和电阻三个量联系起来。
  在欧姆之前,虽然还没有电阻的概念,但是已经有人对金属的电导率(传导率)进行研究。欧姆很努力,1825年7月,欧姆也用上述初步实验中所用的装置,研究了金属的相对电导率。他把各种金属制成直径相同的导线进行测量,确定了金、银、锌、黄铜、铁等金属的相对电导率。虽然这个实验较为粗糙,而且有不少错误,但欧姆想到,在整条导线中电流不变的事实表明电流强度可以作为电路的一个重要基本量,他决定在下一次实验中把它当作一个主要观测量来研究。
  在以前的实验中,欧姆使用的电池组是伏打电堆,这种电堆的电动势不稳定,使他大为头痛。后来经人建议,改用铋铜温差电偶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源电动势的稳定。
  1826年,欧姆用上面图中的实验装置导出了他的定律。在木质座架上装有电流扭力秤,DD'是扭力秤的玻璃罩,CC'是刻度盘,s是观察用的放大镜,m和m'为水银杯,abb'a'为铋框架,铋、铜框架的一条腿相互接触,这样就组成了温差电偶。A、B是两个用来产生温差的锡容器。实验时把待研究的导体插在m和m'两个盛水银的杯子中,m和m'成了温差电池的两个极。
  欧姆准备了截面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导体,依次将各个导体接入电路进行实验,观测扭力拖拉磁针偏转角的大小,然后改变条件反复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成下关系:
  x=q/(b+l)式中x表示流过导线的电流的大小,它与电流强度成正比,A和B为电路的两个参数,L表示实验导线的长度。
  1826年4月欧姆发表论文,把欧姆定律改写为:x=ksa/l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K表示电导率,A为导线两端的电势差,L为导线的长度,X表示通过L的电流强度。如果用电阻l'=l/ks代入上式,就得到X=a/I'这就是欧姆定律的定量表达式,即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势差成正比而与电阻成反比。为了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物理学界将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1欧定义为:当导体两端电势差为1伏特,通过的电流是1安培时,它的电阻为1欧。
  一个导体的电阻R不仅取决于导体的性质,它还与工作点的温度有关。对于有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当温度降到某一临界温度T°C时,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这就是超导电现象。
  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电灯泡中钨丝的电阻。半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很大,温度稍有增加电阻值即会减小很多。通过实验可以找出电阻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电阻的这一特性,可以制造电阻温度计(通常称为“热敏电阻温度计”)。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公式:I=U/R
  其中: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 
  I=Q/t 电流=电荷量/时间 (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 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只能用于计算电压、电阻,并不代表电阻和电压或电流有变化关系』
  欧姆定律通常只适用于线性电阻,如金属、电解液(酸、碱、盐的水溶液)。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串联电路: 
  I总=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U总=U1+U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的总和)
  R总=R1+R2+......+Rn
  U1:U2=R1:R2
  并联电路: 
  I总=I1+I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U总=U1=U2 (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与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1/R总=1/R1+1/R2
  I1:I2=R2:R1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即1/R总=1/R1+1/R2+……+1/Rn

全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R+r)
  V-电压-伏特
  R-电阻-欧姆
  I-电流-安培
  其中E为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内电压U内=Ir,E=U内+U外
  适用范围:纯电阻电路
  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E=U+Ir 
  EI=UI+I^2R
  P释放=EI
  P输出=UI
  纯电阻电路中
  P输出=I^2R
  =E^2R/(R+r)^2
  =E^2/(R^2+2r+r^2/R) 
  当 r=R时 P输出最大,P输出=E^2/4r (均值不等式) 
  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例题
  1.由欧姆定律导出的电阻计算式R=U/I,以下结论中,正确的为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 
  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D、导体的电阻值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
  2、一个导体两端加有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为0.2A,那么该导体的电阻为 Ω,若两端的电压为9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A。若电路断开,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A。此导体的电阻为 Ω。
  3、 一个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5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3A,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3V,那么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分别为 
  A 0.6A 5Ω B 3.6A 5Ω 
  C 3.6A 1Ω D 4A 6Ω
  4、一只电阻当其两端电压从2V增加到2.8V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1A,那么该电阻的阻值为 
  A 8Ω B 20Ω 
  C 28Ω D 18Ω
  5、一个定值电阻阻值为20Ω,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两端。那么通过该电阻的电流是 A。若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大小为0、15A,则需要在电阻两端加上 V的电压。
  6、有甲、乙两个导体,甲导体的电阻是10Ω,两端电压为3V;乙导体电阻是5Ω,两端电压为6V。那么通过两导体的电流 
  A I甲=6V/10Ω=0.6A I乙=3V/10Ω=0.3A 
  B I甲=3V/10Ω=0.6A I乙=6V/5Ω=0.3A 
  C I甲=6V/5Ω=1.2A I乙=6V/10Ω=0.6A 
  D I甲=3V/10Ω=0.3A I乙=3V/5Ω=0.6A

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
  在通电导线中取一圆柱形小体积元,其长度ΔL,截面积为ΔS,柱体轴线沿着电流密度J的方向,则流过ΔS的电流ΔI为:
  ΔI=JΔS
  由欧姆定律:ΔI=JΔS=-ΔU/R 由电阻R=ρΔL/ΔS,得:
  JΔS=-ΔUΔS/(ρΔL)
  又由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ΔU/ΔL=E,则:
  J=1/ρ*E=σE
  (E为电场强度,σ为电导率)
  有关欧姆定律的公式(包括推出来的)

有关欧姆定律的公式(包括推导出来的)
  由欧姆定律所推公式: 
  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I总=I1+I2 I总=I1=I2 
  U总=U1=U2 U总=U1+U2 
  1:R总=1:R1+1:R2 R总=R1+R2R 
  I1:I2=R2:R1 U1:U2=R1:R2 
  R总=R1+R2:R1R2 
  R总=R1R2R3:R1R2+R2R3+R1R3 
  也就是说:电流=电压÷电阻 
  或者 电压=电阻×电流 
  流过电路里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 
  ⑴串联电路 P(电功率)U(电压)I(电流)W(电功)R(电阻)T(时间) 
  电流处处相等 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R1+R2 
  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W1:W2=R1:R2=U1:U2 
  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⑵并联电路 
  总电流等于各处电流之和 I=I1+I2 
  各处电压相等 U1=U1=U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积除以各电阻之和 R=R1R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 W=W1+W2 
  I1:I2=R2:R1 
  W1:W2=I1:I2=R2:R1 
  P1:P2=R2:R1=I1:I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P1+P2 
  ⑶同一用电器的电功率 
  ①额定功率比实际功率等于额定电压比实际电压的平方 Pe/Ps=(Ue/Us)的平方 
  2.有关电路的公式 
  ⑴电阻 R 
  ①电阻等于材料密度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R=密度×(L÷S) 
  ②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R=U÷I 
  ③电阻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功率 R=UU÷P 
  ⑵电功 W 
  电功等于电流乘电压乘时间 W=UIT(普式公式) 
  电功等于电功率乘以时间 W=PT 
  电功等于电荷乘电压 W=QU 
  电功等于电流平方乘电阻乘时间 W=I×IRT(纯电阻电路) 
  电功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再乘以时间 W=U•U÷R×T(同上) 
  ⑶电功率 P 
  ①电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 P=UI 
  ②电功率等于电流平方乘以电阻 P=IIR(纯电阻电路) 
  ③电功率等于电压平方除以电阻 P=UU÷R(同上) 
  ④电功率等于电功除以时间 P=W:T 
  ⑷电热 Q 
  电热等于电流平方成电阻乘时间 Q=IIRt(普式公式) 
  电热等于电流乘以电压乘时间 Q=UIT=W(纯电阻电路)

功率计算公式

P=UI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UI   P=I^2 *R   P=Fv   P=U^2 /R

功的计算公式:

W=Fs   W=UIt   W=I^2 *Rt   W=U^2 *t /R

1、两相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P=电流*电压*功率因素

如 5A电流*220V交流电压*0.9功率因素=990W

1度电=1000W

2、对称三相交流家用电器功率的计算方法是:

有功功率(W)P=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COS)

无功功率(VAR)Q=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素(SIN)

视在功率(VA)S=跟号3*电流*交流电压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因为W=F(f 力)*s(s 距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F为力,V为速度)。

功率越大转速越高,汽车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来描述汽车的动力性能。最大功率一般用马力 (PS)或千瓦(kw)来表示,1马力等于0.735千瓦。

1w=1J/s

P=W/t=FV=FL/t

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

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3、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4、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⑴Q=I2Rt普适公式)

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R=R1+R2

⑷U1/U2=R1/R2 (分压公式)

⑸P1/P2=R1/R2

6、并联电路:

⑴I=I1+I2

⑵U=U1=U2

⑶1/R=1/R1+1/R2 [ R=R1R2/(R1+R2)]

⑷I1/I2=R2/R1(分流公式)

⑸P1/P2=R2/R1

7、定值电阻:

⑴I1/I2=U1/U2

⑵P1/P2=I12/I22

⑶P1/P2=U12/U22

8、电功:

⑴W

普适公式)

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⑴P=W/t=UI (普适公式)

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

10kw等于多少a电流

大约功率除以电压。满负荷10千瓦负载,在380伏电压下的的话大概26安培电流,用220伏电压的话大概45安培电流

P=I*U    I=P/U    P=UI所以I=P/U=10000/380=26.3A   10000/220=45.5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