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标签:
健康历史旅游时评 |



广场的地面由古朴的砖石铺就,砖石的纹理犹如岁月的痕迹,承载着无数游客的足迹。漫步其间,能感受到一种踏实与宁静。
广场中央,有一座巨大的雕塑,雕塑主体是一轮弯月,月中隐约可见嫦娥的身姿,飘逸而灵动,仿佛要从月中飞下,降临人间。弯月之下,是起伏的沙丘,巧妙地将鸣沙山的特色融入其中,展现了大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站在广场上,望着眼前的美景,远处的鸣沙山连绵起伏,金色的沙丘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仿佛是一条流动的金色河流。
在鸣月广场的右侧,有一个热闹非凡的骆驼乘坐点。一片开阔的沙地上,整齐地排列着一队队温顺而高大的骆驼,这里是一座驼队的驿站,充满着别样的风情。那些骆驼或安静地站立,或悠闲地咀嚼着草料,身上的驼铃在微风中轻轻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沙漠故事。




进入景区,很多的游客会套上防沙鞋套,以免黄沙灌入鞋中。
敦煌鸣沙山,东西长约
沿着步道走向鸣沙山的深处。
鸣沙山,宛如一座金黄的巨蟒蜿蜒于天地之间,在炽热的阳光下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踏上这片沙地,细软的沙子立刻没过了脚踝,每一步都如同陷入了温柔的陷阱。
攀登沙山,起初脚步还算轻盈,能够轻松地在沙坡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随着高度的增加,坡度愈发陡峭,沙子不停地向下滑落,每向上迈出一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汗水如雨般洒落,瞬间被干燥的沙子吸收得无影无踪。有时双手也加入了战斗,紧紧地抓住身边的沙脊,奋力向上攀爬。
周围的游客们也都在艰难地前行,有的人气喘吁吁,有的人则相互扶持。风不时地吹过,扬起一片沙尘,模糊了视线,却也增添了几分挑战的刺激。
当爬上沙丘的顶端,俯瞰四周时,一切的努力都变得值得。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远处的沙丘线条优美,宛如一道道流动的音符。微风拂过,沙子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站在高高的山巅,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心中涌起一股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仿佛与这片古老而神秘的沙漠融为一体,聆听着它千年来的诉说。
从沙山上下来,便直奔月牙泉。
在这漫漫沙海中,有一湾形似新月的清泉,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月牙泉。泉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颗碧绿的宝石;四周环绕着葱郁的芦苇和垂柳,与周围的黄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月牙泉南北长近
月牙泉,有人说它是西王母娘娘曾经梳妆用过的宝镜,不小心遗落人间;也有人说它是沙漠中的一位仙子流下的眼泪。但实际应该是,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地势低洼,地下水在这汇聚成泉;而由于独特的地形结构和风力作用,使得沙子总是沿着山梁向上滚动,不至于掩埋泉水,从而造就了这千古奇观。
站在泉边,微风拂面,倒映着蓝天黄沙的泉水显得更加清澈动人,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沿着泉边漫步,感受着清凉的泉水和微风带来的惬意,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月牙泉边,有一座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名为“月泉阁”。它与月牙泉相互映衬,增添了几分人文韵味。登上月泉阁,俯瞰整个月牙泉的美景,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壮丽的诗篇。它已成为敦煌的标志性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