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垭口附近的石刻

标签:
图片旅游 |
题刻“狮子岩”。地处青山口之北,石崮状如卧狮故名,行书,字径1米。青岛市杨慕唐书。
题刻“梯子石”。在青山口停车场转盘处,山中石阶俗称梯子石,西起登瀛,东止于青山口,绵延10余公里,此石刻为梯子石东端之标记。楷书,字径80厘米。青岛市贺中祥书。
“梯子石记”石刻: 山不险不奇,游不恶不快,穷游者莫不知之。梯子石者,亦名天梯,旧以险恶著。辛卯季春,余游九水毕,复转而游此,过麦窑寻山麓而上,面危峰,临大海,虽称天险,然犹樵牧所履之径也。忽值高山,乱石磊砢,荆榛满目,似洪荒以来,从无游履践之者。折而下,复登两山,其势较前峻。再一山,石崩谷裂,虎狼所不穴,猿鹤所不到,山精木魅所不游。巉岩横出,如蛟龙扬鬣,与霹靂角斗于空中,是为天门顶。举目周视,无足迹可寻,乃先悬带其下,持之而堕于石底,神情恍惚,几疑去天尺五。再半里即至梯子石,上之无可登,下则怪石齿齿,倒垂大海中,一侧足即随波臣去。其中一线直上,绝壁千仞,石莫能自立,鸟莫能自飞,即欲痛哭寄书,而天空地窄,四顾无人,思问一樵夫而不得。俯窥之,下有微光圆明如镜。侧身入,众石支一石,翱翔甫定,衔尾卧其上,人从隙中过,约略下数步,仰见青天,忽成异境,盖即世俗所谓狗洞者。疾趋下,渡八水河,攀松杉而上,至其巅,望海水如绿玉,则太清宫之西峰焉。一片空明,千山紫翠,仿佛更始余民重睹汉仪,出险神稍定,乃逐步回而望之。光绪乙卯举人林钟柱撰,庚申年春即墨修德书。
题刻“石猪峰”。地处公路北之群峰,山巅怪石状如群豕奔逐,字镌于峰下长石,字径70厘米。青岛市王梦凡书
诗刻“李白赠王屋山人”。此诗镌于登梯子石达500级之处,在梯子石阶之路北巨石上。诗文如下:“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共13行,每行5字,竖排,字径25厘米,刻石面积8平方米。青岛市高小岩书。该诗录自《李太白全集》,在《全唐诗》中,该诗名为《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其中“亲见安期公”为“亲见安期生”;“飞步登云车”为“飞步升云车”。
最后两句是七字诗,“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相传李白来崂山时,见到海上的紫气云霞,见到飘然如仙的隐士,品尝到“大如瓜”的崂山大枣。后来李白去王屋山,遇到了志趣相投的孟大融,便赠此诗介绍崂山。这孟大融虽不出名,但他的儿子却是大名鼎鼎,就是唐朝诗人孟浩然。
题刻“太白石”。刻石在梯子石600余级处之南,字径1米。青岛市王蕴华书。
题刻“桃园口”。自梯子石记再上为桃园旧址,昔有山庵桃林,楷书,字径80厘米。青岛市杜颂琴书。
“崂山雄姿”
"观海“
”西瑶池“
”会仙池“
从垭口沿公路南行,右侧有一亭子,”三清亭“是也。
一副对联写出了崂山12处景点:
三清胜境依上清俯太清玉清飞汉河迭起太平华楼
太乙神泉阴九水阳八水月口拦白沙涌出潮音龙潭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最高尊神,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玉清之主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灵宝天尊,是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之一。三清是开天辟地、历劫度人、传道授法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