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卿山位于梓潼县城南部潼江南岸,山不高,而有名,由于西汉文豪、辞赋家司马相如曾在长卿山读书于台,有“长卿石室”至今保存。长卿山的西麓山弯,就是中国“两弹城”。出“两弹城”旧址左拐不远,有条岔路,进入上右山,一段土路,道路崎岖,山型曲折,两边松柏苍翠,郁郁葱葱,鸟鸣声声。尽管夏天炎热,但走在长卿山上却感到特别的凉快。行在半山腰处,有一座古庙,风轻雅静,四周是苍劲挺拔的古柏林,有“鸳鸯柏”“姐妹树”,山下是金牛古道,一看就是“翠云廊”的延伸,古庙正门上写着“长卿山”三个大字。随行的友人告送我,这就是长卿山,庙内“长卿石室”,也就是司马相如读书台。
古庙历经沧桑,除石室保存外,其它早毁无余。近几年,附近群众集资,新修了殿宇,大殿称“相如堂”,中厅称“相如亭”。亭内石穴石墙上刻有“长卿石室”四个大字,大字前有一司马相如的雕像,石室纵深有一两米,高六七米,可容纳案几。据《舆地纪胜》记载:“长卿山,旧名神山,明皇过梓潼,望山上有石窟,近臣奏云,司马相如读书之窟,遂敕名长卿山。志云,山上有长卿寺,下有汉侍御李业石阙。”
司马相如,字长卿,少名犬子,长居成都,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阑相如而改名。西汉大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一首辞藻华丽的《子虚赋》,奠定了他在汉赋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被尊为汉赋鼻祖,人称“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述:“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相如一生三次到长安,五次过梓潼,三次登上长卿山。步入林间小道,但见松柏千嶂,野花飘香,层林冠盖,郁郁葱葱。北眺七曲山苍翠如画。鸟瞰县城,历历在目。山下潼水潺潺,小舟点点,一幅清新、飘逸的画卷,认为是个读书、赏景的好地方。于是决定留宿于山腰古刹一个石穴内夜读。这个石穴就是“长卿石室”。
到了唐代,唐明皇幸蜀,到了梓潼,遥见山上有处石窟,一问才知是司马相如读书之窟,遂赐名为长卿山。其后,不少官宦及文人墨客登临拜谒。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中写道:“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惟是有寒芜”。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和明代兵部尚书金献民等人也曾为长卿山题写诗词。(摘自绵阳日报《司马相如和长卿石室》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