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普陀-真如寺

标签:
旅游 |
真如寺位于上海普陀区真如镇,始于唐代,现今寺院仍保留部分元代遗存,其与静安寺、龙华寺、玉佛寺并成为上海四大名刹。




真如寺原名“万寿寺”,初建时在大场镇,民间俗称“大庙”。宋嘉定年间,僧永安增修改建后,名“真如院,”。元延佑七年(1320年),僧妙心移建至今址,改名“真如寺”。
真如寺是我国佛教寺院中为数不多留存下来的元代建筑。其正殿内,面宽、进深皆三间,内部构造极复杂,历代屡经修葺。大殿两侧楹联为:东为“佛日光辉崇盛世群生咸悟真如”,西为“皇风祥辑衍遐龄万姓同跻仁寿”。现存16柱为元代柏木,石柱础6座,以及梁、枋、斗拱等主体结构以及大部分构件皆为元代原物,是江南地区尤其是上海罕见的、也是最早的木质结构古建筑。1996年11月,真如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如寺历史上数次经历战火损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及弘治年间(1488-1505年)曾两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也有扩修,另有数次小规模修缮。明清期间,陆续兴建许多偏殿楼阁,形成规模颇大的寺庙建筑群。1979年,真如寺进行维修,正殿内额枋底部仍保留“大元岁次庚申延祐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时鼎建”双钩阴刻墨字,为该寺建造年代的佐证。1991年后,修复大雄宝殿,同时兴建卧佛殿、方丈室、后院、内院、外院、两廊等,面积扩大到2000多平方米。
真如寺于1999年底建成“真如佛塔”,塔高51米,共9层,外形为仿宋元时期建筑的传统木结构楼阁式宝塔,造形端庄、古朴。佛塔平面为方形,除必要的受力框架由水泥浇铸外,其余全部由木料构成,全塔共用杉木、柳桉等约300立方米,堪称名副其实的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