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白马寺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说,有没有搞错哦,明明是山西游,怎么冒出个白马寺来了?其实你有所不知,参加了个旅行团,明确标题就是山西游,可是出发的交通工具:火车抵到的地点却是河南洛阳,首站景点就是白马寺。说白了,就是打了个擦边球,河南洛阳下车,上大巴,先去白马寺然后一路北上去了山西。
尽管如此,也是给游客来了点小麻烦,疫情期间,各地管控情势都十分小心谨慎,如临大敌,一旦来了外省市的人,更是睁大了眼睛,权当你是病毒的化身,盘问是少不了的,核酸是少不了的,扫码更是少不了的。短短的一周时间,每天都在胆战心惊中度过,唯恐被隔离,被中招。
基本的操作就是,下高速在路口,就是盘问、扫码、做核酸。进景点也是如此:扫码、填表、测体温。入住酒店更是扫码、填表、身份证。即便是在高速休息站的厕所,也是扫码填表身份证,一样都少不了。因此大家伙总结,出门必带三件套:手机、口罩、身份证,缺一不可,不然寸步难行。
而且还奇了怪了,各地几乎都不认之前的帐,各自有一套标准和办法。河南下火车出站台,不认上海的核酸码,必需重新做,即便是24小时之内的都不行。转眼到了山西,也不认河南的码,重新来过,于是乎每天都在做核酸,每天都在填表,每天都在扫码。后来学乖了,不用提示,差不多时间了导游就拉着一车人找地做核酸,免得第二天的麻烦。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得有个适应过程,知道了明白了就好办了,就能沉重应对了。


好了,言归正传。白马寺一直被认定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佛教圣地。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按年代来算应该近两千年了。
重要的是第一座官办的寺庙,直到今天,白马寺保存下来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都还留有“祖庭”和“释源”等字样。这就使洛阳白马寺和其他任何一座佛寺都有所区别,从而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种独特的地位。
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却在中国。汉魏之后,中国佛教日渐兴隆。由河洛至江汉,由繁华京师至穷乡僻壤,九州起庙,五岳树塔,“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一切皆始于汉明帝之创建白马寺。因此白马寺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佛教不但对中国人民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还经由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以后一直是日本的主要宗教)等国。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其他一些因素,以及随着一些中国人、日本人的进入欧美,佛教在欧美也有所流传。
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经过扩建后的白马寺总面积达到了200亩左右。
下面这段文字颇有趣:白马寺在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说。
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
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
最早来华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
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
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
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
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此段文字源于网络,由此可见,白马寺的地位在我国佛教界非同一般。

进寺庙的门前有两匹石雕马,当年交通工具简陋,佛教的流传全凭马背的驮运经书,白马亦成了神圣的象征。也成为寺庙的名称来由。还有一说,白马寺本无白马,眼前的石马原在永庆公主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据说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当然常人是不可能见到的。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
入选“洛阳八大景”之中。
白马寺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一段白马寺的简介道出了,白马寺的由来。

预览图。白马寺古建区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当时就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