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跑泉与大刀关胜
(2022-09-09 14:16:11)马跑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济南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的假山下。泉池略呈长方形,池长12米,宽5米有余。池岸由已溶蚀的石灰岩石砌垒,曲折起伏,参差交错。泉水从石隙中流出,沿池底小溪向东北流去,注入西泺河(护城河)中。泉池四周,怪石嶙峋,松柏掩映,垂柳披拂,修竹摇曳,形成山环水抱之态势,显得幽雅别致。
在泉池东南头的假山下,立着“马跑泉”石刻。在泉池的西南池底,有两大块凸起的自然石,石头的顶面与西南方不远的趵突泉出水标高接近一致,所以它成了趵突泉出水的天然标志石。每当地下水位往上拔升,人们便先来马跑泉察看,当马跑泉池内水位淹及凸起的自然石顶时,趵突泉的三个泉眼就要开始喷水了,所以有人将马跑泉池底的自然石叫做“出水石”,把马跑泉叫做“出水泉”。
过去我曾多次来过马跑泉,但并没有对其过多关注。也难怪,在名泉众多的济南,尤其在趵突泉强烈光环的笼罩下,马跑泉确实默默无闻。直到前不久我从史料上得知,马跑泉的由来,竟然与一位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有关,我才对此泉刮目相看。这位民族英雄就是大刀关胜。一提到“大刀关胜”,人们立马会想到那位武艺高强、曾单人同时大战林冲和秦明两位高手的水浒好汉。没错,正是此人!可是,人们接着就会冒出一大串问题,大刀关胜是小说中的人物,难道历史上真有其人?即使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作为农民起义军的一位山寨将领,又怎么会成为“民族英雄”呢?水浒传中,大刀关胜没有与济南发生任何交集,他到底是怎么与马跑泉扯上干系的?别急,容我满满道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大刀关胜原为水泊梁山108将中的一员,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五,位居马军五虎将之首,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擅使青龙偃月刀。在未投奔梁山之前,曾任蒲东郡巡检,奉命领兵攻取梁山泊,以解京城之困。宋江等人早就仰慕其豪勇,于是派双鞭呼延灼诈降,将其擒拿上山,后被宋江天罡地煞理论点化,上梁山入伙。招安后,关胜奉旨平定方腊,领受了朝廷武节将军、大名府正兵马总管之职衔,“甚得军心,众皆钦伏”。在《水浒传》中,关胜出场时间较晚,直到第六十二回才初次露面。若以《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七十回本来说,已经接近结尾了。虽然关胜出场较晚,但他武功盖世,豪气冲天,深得读者喜爱。连金圣叹都对关胜赞佩有加,说关胜的品格和杨志等同,却又略胜杨志,所谓:“杨志、关胜是上上人物。”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有没有关胜这个人?回答是肯定的,历史上确有关胜其人!在《水浒传》中,梁山有108将,他们统领着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纵横驰骋,可以说是威风八面,气势如虹。可真实的情形是,梁山起义者只有区区36人!《宋史》上对宋江起义军共有三处记载:
宣和三年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徽宗本纪》)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至尔卒。(《侯蒙传》)
叔夜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占所向,贼经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虏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张叔夜传》)
由这三段正史可知,宋江带领的起义军只有36人,他们起于河朔一带,横行于齐魏之间,后来又寇犯京东、江北,潜入楚、海地界。虽然只有36人,但他们个个能征惯战,武艺高强,搅得北宋王朝人仰马翻,“官兵莫敢撄其锋”,“官军数万无敢抗者”。根据野史《宣和遗事》和《癸辛杂识》所纪,宋江队伍也只有36人,至于另外的72地煞,大概都是《水浒传》作者捏造出来的。
宋江率领的36人都有谁?在正史上只举出宋江一人,其他人等一概不知。但野史《大宋宣和遗事》却逐一举出了,第一批上山的是:杨志、李进义、林冲、王雄、花荣、柴进、张青、徐宁、李应、穆横、关胜、孙立,此12人是运送花石纲的指使,因杨志杀人而落草;第二批上山的是:晁盖、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此8人因劫了蔡太师生辰纲而落草;第三批上山的是:杜千、张岑、索超、董平,此4人由宋江介绍前往梁山落草;第四批上山的是:朱仝、雷横、李逵、戴宗、李海、张顺、武松、史进、公孙胜、石秀,此10人与宋江同时落草;第五批上山的是:呼延绰、李横、鲁智深,此3人最后落草。五批次上山,共计37人。宋江是主将,统领36人的精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