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弈》说课稿(胡存军)

(2022-05-30 22:30:50)
标签:

教学

教育

分类: 示范引领

学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则《学弈》,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 、学法、教学流程、板书和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编排:《文言文两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2、内容简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课文先写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其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点明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选编目的:在六年级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故事大致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妙,改写成小故事。

3从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意的道理。

5、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结合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改写成小故事

二、说学情

学生现在已经六年级下学期了,通过前面五年半的学习,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善于交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主动学习。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结合本教材和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  以读代讲法:充分引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指明读、赛读等形式读课文,从读中去感悟,从读中去理解,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  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推论,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3.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有利于理解重点词句。

四、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而是使学生会学。根据本组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读中感悟法,谈论法,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方面的能力,本文的文言文教学正适合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中获得新的收获。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用“/”标记。


4.学生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看微课,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

3.学生讲述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述故事内容。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4)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深化认识,背诵积累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要点提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2. 教师小结。


    3.  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背诵课文,续写小故事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脉络的载体,我抓住重点词语,力求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领会文章的中心。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板书的:

《学弈》说课稿(胡存军)学弈

 

 

 

七、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而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较少,能做到正确断句、流利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理解古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把每句话的意思都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专门制作了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为了突破本课没有亮点的问题,我们决定在讲授课内容的时候,加引导学进想象的环节,让学生把文中现有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活经验想象出在学习时不同的具体情况,学生可以自由表述。

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在我们还没有讲课的时候,我绘声绘色讲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