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说课稿(胡存军)

标签:
教学教育 |
分类: 示范引领 |
《学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则《学弈》,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 、学法、教学流程、板书和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编排:《文言文两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2、内容简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课文先写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其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点明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选编目的:在六年级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故事大致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精妙,改写成小故事。
(3)从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意的道理。
5、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结合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改写成小故事。
二、说学情
学生现在已经六年级下学期了,通过前面五年半的学习,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善于交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主动学习。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结合本教材和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
2.
3.
四、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而是使学生会学。根据本组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读中感悟法,谈论法,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方面的能力,本文的文言文教学正适合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中获得新的收获。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停顿,用“/”标记。
4.学生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看微课,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再读课文,读懂课文。
3.学生讲述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述故事内容。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
(2)学下棋的人态度如何?
(4)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五)深化认识,背诵积累
1.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要点提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2. 教师小结。
(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背诵课文,续写小故事。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脉络的载体,我抓住重点词语,力求通过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领会文章的中心。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板书的:
学弈
七、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而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机会较少,能做到正确断句、流利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理解古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故事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把每句话的意思都弄懂了,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专门制作了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为了突破本课没有亮点的问题,我们决定在讲授课内容的时候,加引导学进想象的环节,让学生把文中现有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活经验想象出在学习时不同的具体情况,学生可以自由表述。
为了吸引学生兴趣,在我们还没有讲课的时候,我绘声绘色讲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