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内心老师懂多少?
沈海燕
这两天,有两件事,让我生了许多感触。班上“老大难”的孩子,上课趴着没力气,下课生龙活虎,无论语文还是数学,不在线的日子比在线的永远多。同位认真的、听话的、怎么都不会分神不听课的,换了一拨又一拨,各种引导,各种晓之以理,跟家长各种沟通,他都无动于衷,只是不再调皮捣蛋。这次换位,按学号坐,他刚好坐到一个平常不怎么出色,自尊心却很强,有上进的想法的孩子一起,明天上公开课,我让这个按时下流行评定方式靠后的孩子承担重要任务,从他的眼里,我看到了自信的光芒。那是一个有着超强动力的孩子,他的眼神告诉我:我想变得更好!昨天下午,那怎么都不动的孩子动起来了,写作业主动积极,那靠后的孩子有一个特别弱项,涉及拼音都是零,脱了拼音就有感觉。他们两个人都不说话,一个在认真写,一丝不苟,一个在认真抄对方的拼音,一丝不苟,突然有了岁月静好的感觉。我也瞬间懂得一件事:优秀的孩子,他不一定能给别人示范作用,他的优秀变成别人心中的一个梗,人家知道你优秀,知道你是在帮他,但是:对不起,你的优秀刺痛了我的心,我拒绝仰望这种优越感。反倒是他们这种关系,却填充了彼此的空缺,维护了彼此的尊严,他们被这种并不被群体认可的同病相怜中找到存在感。那一刻,我的思绪万千,我不一定真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继续完善。第二件事是红绿灯的时候,听到一对父子讲话:子:我们英语老师根本不理我。父:为什么?谁让你昨晚磨蹭,今天背晚了,排队排晚了吧?子:不是,是英语老师根本不理我,我前面一个孩子背完,到我时,他说都不说一声就走了。父:要不要跟你们英语老师反映一下这个事?绿灯亮了,我们都奔向各自的目的地。我却在想着这件事:多么简单的一个理,前面抽查那么多,剩下那么多就没必要再听了,要是都听完,这得多久。然而,学生不这么认为,他等了那么久,他蓄势了那么久,多么期待能完美展现,到我却结束了。没理由(这理由他们也不懂啊!)就走,剩下我在风中凌乱,我那么多的付出白忙活了。我们有多少时候,做着无厘头的事情,学生不知道,我们也没说,学生不理解,我们习以为常。我们面对的群体,一样有敏感的、大老粗的、胆小的、泼辣的……我们需要更加细心地与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沟通,注意他们各种小情绪,读懂别人也是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