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成员教学思考:《坐井观天》——思维单元教学内容的落实
(2022-04-27 22:07:40)
标签:
教学教育 |
分类: 结对共进 |
《坐井观天》——思维单元教学内容的落实
孚玉镇中心小学
二上语文第五单元,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体现在课文中,12《坐井观天》课后习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分析这个问题,问题的设置目标在争论的焦点——天有多大?这里面有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它们都是眼里看到的世界,焦点在于追寻真实的世界到底是怎样?
第二个问题是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小鸟觉得天很大很大,因为它飞了三百多里,只是到了这口井这个地方,它还有很多路需要飞;青蛙常年生活在井里,从来没有出过这口井,眼界只在井口上方的那片天空,因为没有见过,所以它觉得世界就只是井口那么大。
针对这个问题,我的课堂就设置成思维方式、眼界的认知和跳出去的感受。
这节课,我并没有以常规的方式去探讨,而是用学生自己亲身感受的方式来,首先让他们坐在教室里,给他们五分钟,写出现在所看到的窗外风景,他们各种姿势,想努力看到更远的天空,我要求他们坐在位置上,不动,就写眼前看到的,当然在这里,写不是目的,只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眼前这个窗户所见范围。
过了五分钟,再带他们到操场去,让他们写下眼前所见的天空,还没让他们写,当他们坐在绿色的操场时,他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
“天好大啊!”
“刚才在教室里什么也看不到。”
“好凉爽啊!”
“我可以看到很多东西。”
寻找真实感受的目标达成,于是让他们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内容,分析青蛙为什么这样认为?
学生都知道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这倒不是很难的事情,分析青蛙为什么会这样认为?里面暗含着对生活方式的探讨。
学生答案很多,他们觉得青蛙是因为:
在井里生活得太久,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
青蛙太懒了,习惯了井里的生活就不想出去
青蛙从来不知道天有多大,所以从来就没努力过
听到他们的分析,我再让他们分析:青蛙跳过没有?
许多学生说跳过,但是跳不出去。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辨问题,青蛙跳过吗?
我的分析是:青蛙从来没有跳过。首先井有多深的问题。小鸟可以落在井口喝水,这口井应该就不会太深。第二如果青蛙跳过,那么它就不会那么坚定地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想到跳了,动机就是想去寻找天空,即便不知道天到底有多大,那它随着天气水位的升降就会发现,天并不是井口那么大。所以在我看来,青蛙压根就没有跳过。一个从来人只要想过努力,他的认知就会不一样。
于是继续问学生,青蛙知道天有多大以后,会不会跳出去,有的说会,因为它想知道小鸟说的是否正确,大部分认为青蛙并不想跳出去,都在那里面生活那么久了,青蛙根本就不想动,它习惯了生活,它太懒了,它没有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是他们眼里的青蛙,他们用他们的思维去界定青蛙,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从心里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他的心里,我想知道我的学生,自己的心理角度是什么?
于是,让他们不要想青蛙,问他们:如果你现在是这只青蛙,你会不会跳?绝大部分同学说会跳,并且每个人的回答,都直达问题的本质。
虞同学:如果不是小鸟,我就要等到老了,灵魂飞出井口,才知道天有多大,我会跳,我不想等到老去了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吴同学:我会跳,如果我不跳,我的身体就会慢慢退化,再想跳就跳不出去了,趁我的身体还没有退化,我一定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朱同学:她想跳出去看看,验证一下天到底有多大,验证一下小鸟说的是不是真的。
孩子的思维是这样惊天动地,他们看得很远,这也暗示着某种人生价值观,他们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生的许多问题,人小心不一定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