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特级教师岳乃红谈《整本书阅读交流课的设计》
(2019-07-28 19:12:01)
标签:
教学教育校园 |
分类: 科研任务 |
看特级教师岳乃红谈《整本书阅读交流课的设计》
宿松县实验小学
岳乃红,江苏省特级教师,亲近母语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国内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中国教育报》201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大陆整本书阅读最早的实践者和理论总结者。2019年7月27日下午,在六安裕安小学,2019年六合公益全国项目区阅读暑假研习营,她为我们提供了一堂别样的《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和经验交流。
岳乃红老师从小喜欢林海音的《城南旧事》,2004年以来,之前4次执教《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今天是第5次执教,尽管是多次执教同样的题材,但是她每一次教学设计都不一样,很明显,,她是在不断挑战自我。下午面对裕安区解放路二小505班的孩子们和近600名老师,她的这节课别样在哪儿呢?
一是导入别样,一组林海音的黑白照片和《送别》曲,一下子把学生带入20世纪20年代,接着问学生,画中人物是谁?引入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林海音。
二是师生交流的话题和形式别样,岳老师采用展示课前阅读任务单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交流,以三个表格为线索,就故事目录为纲,分别就“主要角色”、“英子的年龄”和“主要角色与英子的年龄综合”三个板块,引导学生交流,说出其中所以然,这种形式,犹如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与台下观众的交流,教师课前阅读学生完成的任务单,一一归类,在课堂上,挑选有个性见解的学生回答问题。在交流中,老师设计是有层次的,有整体感悟,到语句欣赏,到作品主题提炼,层层提升,循序渐进,步步体会“成长”的内涵。
三是板书别样,简单的板书,把作品内容和形式以及如何读书展示十分清晰,把作者、叙述者、主人公联系在一起,抓住“成长”提示“讲什么、怎么讲”的读书法,“整体——部分——整体”脉络一目了然。
四是结课别样,告诉孩子们,读一本不是一遍就够了,现在十二岁读,感受是这样;再过十年、二十年,读这本书,感受又不一样,常读常新。
一堂阅读交流课,耳目一新,成为整本书阅读交流课的又一个典范。在接下来的讲座中,岳老师以那种大处着笔,细腻刻画。
首先出示绘本《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让在座的老师读着理解着,告诉我们整本书阅读课交流要做到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我们不能只看整体,也不能只看局部,推荐一本书,不能只看一节课,我们看待自然,也同样做到既要整体,也要局部。
岳老师说到,台湾道和教育培训教师花很多时间看自然,看山看水,我们自己一定要研究自己,从别人身上积聚力量,我为什么今天这样上,15年前,我在家乡扬州上过《城南旧事》,有一年,我到南大,发现一本之前出版的书,才买两本,还余耀老师的书,我上过5次,每次教案不一样。整本书交流基本环节三步:
1.梳理主题的方式很多,梳理故事情节,故事地图,用图画出故事,《小鹿斑比》用钟面,用树一节节展示成长。还有利用目录《大山猫传奇》,补写目录,思维导图比较常见。
2.围绕主题组织话题讨论,主题是什么?今天《城南旧事》就是成长,作品的内涵,讲什么,怎么讲?主题的表达,六年级读《动物庄园》出七组让孩子讨论,相信孩子。主题的呈现,妇女命运,有层递性。话题,有什么特征,不确定性,为什么用话题,由班级读书会的性质决定的,这是公共生活,不是集体生活,自由,开放的,再举例《动物庄园》,他的话题让老师重视的,话题从何而来?班级读书会带给孩子自由,今天这班孩子读过《城南旧事》完成学习单,看了学习单,改变了想法。哪些东西需要看见,哪些不需要看见。我看过一本书封面是关文新插画,现在是照片。《庄园》没有目录,孩子们设计了七种目录,很有意思。孩子每组提三个问题,也很多话题从孩子来。话题如何呈现?
3.激发下一个话题的兴趣?不可忽视的问题。问题群就是一个话题,孩子们通过交流会对林海音的故事产生兴趣,会有一个个问题,一个个问题群,就有一个个话题。
最后,岳老师提出,上好一节整本书阅读课重要吗?其实上一节阅读课,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我是谁?2从哪儿出发?3到哪里去?4怎么去?这样阅读交流才有效果。
一堂课,一个讲座,为我引导孩子们读整本书树立了榜样。我们在今后的阅读推广中边实践边思考,让更多的孩子喜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