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2017-11-27 22:31:21)
标签:
教育文化校园 |
分类: 示范引领 |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宿松县实验小学
案例一:湖南16岁学生弑师案。
一方面,学生学习压力很重,是当今学子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学生在压力逼迫下,心态不好,浮躁是必然。另外,学生受游戏的影响,打打杀杀以为是常态,没有正确引导,也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存在问题。还有,社会普遍存在只重成绩不重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状况亦亟待改善。
学生出现这种恶劣行为并非个案。
案例二:2011年09月22日
案例三:网传美国中央情报局《十二条诫令》颠覆中国: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
•
•
•
高分≠人才
心理学界的泰山北斗荣格有一句名言: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一、
进入21世纪,科技信息化、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职业全面性的要求、 参与社会和全球竞争的需要
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
同时,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本质
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林崇德课题组)
就我国而言,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的聚焦强化版和升级转型版。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更突出、焦点更集中的教育目标,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政府和学校的管理方式指明了方向。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
公元1872年年龄在9岁到15岁的中国少年共120名官费留学生,留学美国。10年后学生全部被召回。那些学生后来大多充任北洋水师官兵、民国北洋政府大员等职,其中后来最著名的两个,詹天佑和唐绍仪(分别是铁路工程师和民国总理)。
三、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建议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1)关注语用。
(2)发展思维。
(3)体验情感
(4)品味文化。
2.认真解读文本教材
文本解读就是指教师通过阅读教材,进行细改,精确的分析,从而实现对教材意义准确,透切的理解和把握。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解读时,除读懂之外,要在读透、超越上有所建树。如语文课文,可以找寻语言特色,可以关注阅读方法,可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还可以设计朗读教学,也可以关注课后训练等。如《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家乡的美景和乡民的淳朴,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语“潺潺、粼粼、守望相助”,背诵优美的句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是传统方法永不过时。午间反复观看,如果配上导学案和相关练习效果会更好。
在翻转中,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了,自信心、学习方法都会在进步,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核心素养怎么不在提升呢?
3、教学设计以生为本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所以与传统教学相比,不但要学习文化知识,还有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两方面。所以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参与安徽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实验”,将传统灌输知识的课堂改变为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
大家知道,传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的大量烦琐讲授,机械灌输为主,虽然有质疑,小组合作,朗读品悟等五小节,但学生的学习还是多处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就像是不瓶子,不断地装下教师传授知识长期下去,能培养核心素养吗?
《圆柱的认识》洪一元
《纪昌学射》邵双梅
学生先看微课,自学文本,课堂上教学环节与以往不一样:复习、探究问题、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环节。
4.课堂中树立课程观
今天的交流就到此,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赐教!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