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剧《母亲》

(2019-04-10 11:29:31)
标签:

杂谈

韩剧《母亲》

    2018年的韩剧《母亲》,翻拍自2010年的同名日剧。
    当初看日剧《母亲》,其主演松雪泰子那尖嘴嘛猴儿的形象,严重地降低了我对这部剧的评价;而这部韩剧中的主演李宝英一出场,就让我感到赏心悦目。
    日剧《母亲》中孩子的表演者芦田爱菜,可谓天赋异禀,不是时时都能找到的小演员。如果韩剧与日剧是同时开拍,那么当时的金赛纶大概是与芦田爱菜旗鼓相当的——可惜,现在的金赛纶已经长大了——虽然依旧可爱,但已经不能演那么小的小姑娘了。
    如果只说故事梗概,两部剧的情节几乎完全一样。日剧中的重要设置,韩剧中一个都没有放弃,而且也没有颠覆性的改变。
    但这韩剧的总时长,比原日剧要长很多。韩剧没有纯粹地注水,而是真正的加料。看了韩剧,感觉日剧原本确实是单薄了点儿。喜欢的人,一般总想看到更多。韩剧给出了更多,而且并不无聊——这是这次成功翻拍的根本。这也只能是创作集体综合实力的展现。成功的翻拍,其实比原创更困难。
    毕竟金赛纶、芦田爱菜那样的小孩儿,不是时时都有,那么靠天赋异禀的童星“抓人儿”在韩剧就行不通了。作为当年日剧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面临如此局面的韩剧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与这个《母亲》内容非常接近的日剧《第八日的蝉》,由很好看的演员檀丽主演。檀丽那美好的形象,与配唱的城南海那动人的歌声,经常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呀呦嗨,呀哟嗨... ... ”
    城南海唱的那首歌叫《童神》。赞美母爱的戏,颂扬母爱的歌。母爱,并不会因为童的神或者不神有什么不同——母爱,是天赋的生物本能——所有的生物都天然具备,非此无法让物种传承。
    韩剧《母亲》中孩子形象的一般化,反而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题——母亲,而不是孩子。
    无论日剧还是韩剧,都不是一个母亲的故事——而是多个母亲的故事。韩剧最大的改变,就是直接揭开了“亲生”“血缘”的神圣面纱。向人们展示了“亲生母亲”能卑劣到什么程度?“非亲生母亲”又能高尚到什么程度?
    与日剧相比,这部韩剧里的人物是是非分明的——无论母亲,还是其它人,都是有好有坏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是一通混沌着的扯蛋——所谓“闲的蛋疼”的矫情。
    日剧中,小女孩亲妈,是一个更多让人同情的人物——她对小女孩的恶,主要是面对沉重的生存压力造成的。韩剧截然不同——亲妈的恶,主要是小女孩妨碍她满足情欲引发的。
    生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叫“交互抑制”。说的是身体功能冲突时,身体的自动调节机制。这是身体本能的条件反射。比如,人在吃东西时,食道在工作,那么相对的呼吸道的功能就自动抑制了。“食不言”是因为吃饭时说话容易呛到,有时会死人的。
    人在情感上的道理,其实也一样。“母爱”与“情欲”是冲突的。一般来说,母亲的身份,是情欲的结果。获得了母亲的身份,情欲就自然被抑制了。但有的女性不是这样——违反天道。
    自然界里,最凶恶的动物是“老虎妈子”——小老虎的妈妈。老虎是一种谨小慎微的动物,捕食都是伏击、偷袭,一般不对战危险的敌人——即使对方还不如自己强大。但“老虎妈子”不一样。
    《水浒传》中描写的小老虎和父母一起的和谐家庭,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虎毒不食子”在它妈是这样,在它爸就难说了。小老虎,到长大都生活在母亲的“单亲家庭”里。在“老虎妈子”的地盘上,出现危险动物,“老虎妈子”必然杀死——即使是远比她强大的公老虎,也必须赶出去。公老虎不会与母老虎拼命——打得赢,但很难“完胜”。而一向独行的老虎,一旦受伤,就会被饿死。
    与老虎相比,狮子幼崽被成年公狮子咬死的情况多得多。这是由于其群居而机会较多造成的。咬死小狮子,只是为了让母狮子恢复抑制了的情欲。
    为了母子生存,依靠男人是可以理解的;为了情欲,而抛弃母亲天职,是违背天理的。
    母爱,并不是由生孩子开始产生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是天赋生物的使命。是物种延续的必要条件。其它动植物未必清楚这一点,但人类是清楚的。天赋情欲,只是为天赋母爱服务的——本末倒置就是逆天而行。
    在《母亲》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好的母亲,一定是没有情欲或者情欲值很低的女人。三个主要的好母亲(李宝英扮演的主人公、她的生母、养母),都是长期单身,也没有男朋友的。
    生物“情欲”、“母爱”的交互抑制,保证该物种后代的一批批出生、健康成长。然自“文明”以来,文人对“情欲”的夸张赞美——凭空制造出一个所谓的“爱情”。人类社会,就开始逆天而行了。
    从老子开始,历代圣贤所批判的种种社会弊病,大抵上都是围绕着“爱情”生发出来的。纷纷攘攘的一切蝇营狗苟,无非都是吸引异性多吃多占的过程的复杂化而已。物质、财富、地位都只是手段而已——种种成功,与猴子磨红屁股、蛤蟆鼓起脖子没有任何不同。
韩剧《母亲》

    1995年,加拿大西欧达里欧大学的著名学者费律普·洛旭庭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叫《种族、演化及行为》。其实,这本书没有多少自己独创的研究和见解,大多数内容是对已有相关领域权威研究数据的归纳、整理。但就是这样一本书,却在西方引发了强烈的不满——以至被禁止发行。费律普:“我只是实话实说”“瞎说什么实话?啥事儿都能说实话啊”?
    研究数据显示:东亚人的智力水平最高,黑人的智力水平最低,白人智力水平居中(白人中德意志人相对最高、犹太人相对最低)——而这些情况,不仅有多次iq值测定的结果,更是有大脑重量、大脑结构的研究数据支持的。
    不同种族人类,之间的差别,是由长期维持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非洲的地理条件,让人类很容易生存,所以直到近代以前,黑人一直都处于最原始的采集、渔猎生活方式中。
    110年前,美国农业土壤局局长富兰克林·金教授,不远万里来到东亚,认真考察了中国、高丽、日本的精耕细作,怀着叹为观止的感触,写出了《四千年农夫》。他要解决土壤反复耕作而不失肥沃的方法,在东亚找到了现成的答案。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西方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先是游牧,后转为了畜牧——简单粗放的农业,主要是给牲畜提供饲料的。西方人,吃素食确实挺不容易,毕竟一直都吃肉活着。有那么多牛肉吗?牛肉不够就吃蜗牛肉嘛!
    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进化程度。没有真正进入农业社会,就等于没有真正的进化成人类。黑人、白人的情欲之高,几乎不是东亚人能够理解的。他们,进化成了一种“超级动物”。
    东亚社会的人口众多,并不是生殖能力强造成的。恰恰相反,东亚人的生殖能力是远不及黑人、白人的。
    一个大族群——比如中国人,各种生命指标是相当恒定的。其个体在某一代的特出,是不会作为遗传基因而遗传下去的——比如,某个中国人智商特别高或者特别低,他的后代则会逐渐回复到中国人的平均水平。族群的生命指标,是成千上万年的生活积淀。
    也就是说,族群生命指标的平均值的意义,远远大过个体人的意义。
    东亚人的生命,与黑人、白人相比,是慢节奏的——孕育时间长、成熟晚、寿命长。
    情欲泛滥,创造的生命是低质,以量保证物种延续的。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们,总是高情欲的——而高情欲,总是使它们的后代生命质量堪忧——以至于,后来总是被贫民消灭,被机会主义者取而代之。
韩剧《母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蒙太奇
后一篇:花木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