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2014-09-03 11:22:17)
标签:
转载 |
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是主动地以同化或顺应的方式,与客体相互作用,感知客体,理解客体,并建构相应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的发展。这一理论提示我们,在组织孩子们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尊重幼儿的认知与情感的发展水平,还要尊重每个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速率。因此,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力图充分体现这一教育思想。比如,在教育模式中,注意实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策略,彻底改变以往由教师示范,幼儿被动模仿,教师灌输,幼儿被动接受的小学化、成人化教育方法,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创设和利用周围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客体发生作用。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情景和教育环境,使幼儿身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积极愉快的体验。
本学期我给中班上语言课,上周二我上完计划上的内容,我想把我要讲能手的内容小班《小兔找太阳》在中班上一遍梳理一下我的思路吧。这个中班也是没上过小班的新中班。上课开始了。我问孩子们你看到的灯笼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他们肯定就是红红的、圆圆的。这也是讲课中要的回答。没想到的是孩子们说灯笼是红红的、圆圆的,上边和下班都有圆形的框,里边亮着灯呐!说了这麽多让我都不好往下接怎么讲了。说道萝卜的时候也是想他们说萝卜是红红的、圆圆的就行了。孩子们说萝卜是红红的、圆圆的下边还有须,上面还有绿绿的叶子,长在土里,有的说吃起来还有辣味呐!我意识到了,教材的编写是教育专家反复实验过的什么年龄给予什么样的内容,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违背孩子的年龄特点,违背“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