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表
(2013-10-24 20:32:00)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
申
课题名称:新课程条件下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
申报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电子邮箱:
传
申报日期: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制
申报单位 |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
||||||||
课题项目组成员 |
|
姓 名 |
单 |
职 务 |
联系电话 |
电子信箱 |
分工 |
||
单位 |
手 |
||||||||
负责人 |
缪剑峰 |
宁德教师进修学院 |
中高 特级 |
2863014 |
13055585318 |
ndmjf@163.com |
负责 |
||
陈琼莹 |
福安一中 |
中高 |
|
|
|
|
|||
联系人 |
|
|
|
|
|
|
|
||
主要成员 |
张坤华 |
宁德教师进修学院 |
中一 |
|
|
|
|
||
林仁霜 |
宁德教师进修学院 |
中一 |
|
|
|
|
|||
阮光清 |
宁德师范附小 |
中高 |
|
|
|
|
|||
陈瑞招 |
霞浦三中 |
中一 |
|
|
|
|
|||
王 |
蕉城中学 |
中一 |
|
|
|
|
|||
王诚燕 |
福鼎十七中 |
中一 |
|
|
|
|
|||
黄国伟 |
蕉城霍童中心小学 |
小高 |
|
|
|
|
|||
林贵英 |
宁德五中 |
中一 |
|
|
|
|
|||
方幼云 |
福安一中 |
中一 |
|
|
|
|
|||
郑海峰 |
周宁一中 |
中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心成员已有的主要研究成果 |
缪剑峰:在《福建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刊物,发表《从忙碌的世界解放出来——班主任危机的化解》等40多片文章,承担过国家、省级课题研究,有一项德育研究成果获全国一等奖。 陈琼莹: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是省学科带头人,对德育工作很有研究,承担过国家、省级德育课题研究,并有多项成果获奖。 阮光清:在《福建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文章40多篇,是省骨干校长,对德育工作很有研究,承担过国家、省级德育课题研究,并有多项成果获奖。 张坤华: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德育理论素养高,发表过多篇文章,承担过省“十五”规划课题研究。 林仁霜:在《教育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承担过市级课题研究。 |
申请立项论证 |
班级是学校新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班主任工作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但传统教育框架下班主任工作是长于维护秩序的纪律管制,而短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长于说教灌输,而短于心灵呵护交流;长于遵循常规经验,而短于个性化的科学创新;长于承担传统角色,而短于扮演现代角色;长于用权威效应,而短于引导民主自治;长于勤奋努力 ,而短于方法策略;长于从众模仿,短于反思批判 。传统教育框架下班主任工作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发展,而且导致班主任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负担重,出现 了“班主任危机”。显然,它无法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改革目标在班级工作中实现。 因此,班主任工作必须根据课程改革需求,积极调整工作策略。
研究新课程条件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有利于将新课程理念和改革目标融入于班级的日常工作和班主任的教育行为;
研究新课程条件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有利于化解“班主任危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新课程条件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有利于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 二、关键概念 班主任工作策略是指班主任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而积极采用的工作方针和应对方式。它班集体建设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策略、活动设计与组织策略、个别教育策略、学生品行评价策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 (二) 研究应该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班级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确立以下重点研究内容: 1、班集体建设策略。新课程条件下的班级应是道德型的班级和学习型的班级。道德型班级:班级要能增进学生人生的幸福。班主任要帮助每个学生形成合理的幸福观,帮助每个学生寻找获得幸福的可能方式;学习型班级:班级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设立,它由学习型的人组成 。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成为有积极的学习需求、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切合自己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能自我规划学习并获得成功的人。 2、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策略。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生应该是主体性充分突显的人,它应是自主、能动、创造的人。目标引导:目标—自我执行—自我奖惩;情感引导:情理相融、人性化与制度化并举;环境引导:物质环境人文化、消除学生发展的不良心理环境、建设积极的班风;角色引导:角色转化、角色扮演、角色分工等。 3、师生对话关系构建策略。新课程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是对话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理解:研究学生、理解学生、角色互换、走进儿童文化;平等:信任至上、公平至上、尊严至上;宽容:宽容对待每个学生、要宽容孩子的缺点、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尊重:教育要用低声调、情绪不宜过分强烈、善用言行表达爱的情感。 4、民主自治的引领策略。新课程条件下的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对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有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培养民主精神:定期召开班级管理的会议(议会);合理组织会议内容;积极引导会议讨论 ; 理解民主规则:它由角色规则和禁止规则组成;班级自我管理:人人参与班级的管理;给学生放权,不过分干涉;给孩子自立的空间;自我管理要延伸到家庭;班级社会化管理:模拟社会组织机构,营造班级小社会氛围。如:成立班级立法机构,成立纪检组织、成立环保组织、成立金融机构、成立信访机构、成立审查审判机构、成立宣传机构、成立公关组织、成立“班级红十字”组织等。 5、学困生转化策略。新课程条件下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关注和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成功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成功;契约法:师生订立学习合同,并督促完成;代币制: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 。角色转化:转化学生的不利角色,提高角色地位,体验价值感。 6、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新课程是以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为目的,心理健康是班主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言语疏导型策略:借助谈话、劝说等从认知上施加影响;惩罚约束型策略:以规章制度制裁,或进行情境性的批评、惩罚,或限制条件阻止其滋长;行为疏导型策略:在行为上给予影响或给行为改变创造条件;责任转移型策略:把学生交重要他人或借助空间环境的转移以改变学生现状;情感关爱型策略:侧重于给予情感的关心理解,或给予情绪上的照顾。 四、预期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形成系列富有时代感、针对性、操作性的班主任工作策略。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 1、行动研究法。研究不影响班主任正常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围绕问题(针对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提出班级问题的工作策略)、行动(积极应用具体策略)、总结(收集和分析行动效果材料、反思行动成效等); 2、调查研究法。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现行班主任工作策略应用状况和学生的反应(效果),了解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策略的新需求。 3、个案研究法。在所研究的小学、初中、高中各选1位优秀班主任,全程跟踪了解其工作策略及其有效性。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7—2006.9) 制订研究方案和实验校的实施方案;进行教师培训组织学习帮助人工作策略有关资料;选取研究的学校和班级(选择福安一中、霞浦三中、福鼎十七中、蕉城中学、宁德师范附小、蕉城霍童中心小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组织研究队伍;制定研究制度。 2、实施阶段(2006.9—2008.9) 比较大范围了解班主任工作策略使用情况和效果;班主任选择和应用适合课程改革和班级实际的工作策略;班主任记录工作策略运用并反思,做到一日一记,半月一结;建立班主任和学生工作档案,形成个案成长发展的档案材料;不断加强工作策略的培训和指导。 3、总结阶段(2008.9—2008.12) 收集分析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编印班主任工作案例;全面深入向社会和同行介绍研究成果。 六、成果形式 预期成果:班主任能自觉有效运用新型的班级管理与教育策略,班主任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学生能够达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对班级有浓厚的情感和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形成了道德型班级和学习型班级;能够形成系统化的班主任工作策略,引导全市班主任积极运用新策略。 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班主任工作策略案例集。 七、条件保障 课题负责人是特级教师、硕士、长期从事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表文章40多篇,曾获全国德育课题研究一等奖,基层学校熟悉,经验比较丰富。研究成员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管理经验和研究经验。 研究人员的单位都能够为研究提供相应的研究经费和有关物质保障。研究的学校和班主任都乐意参加研究。 •
• |
申报单位意见: |
负责人签名: |
县(市、区)教研部门推荐意见: |
负责人签名: |
设区市教研部门推荐意见: |
负责人签名: |
省普教室意见: |
负责人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