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送教进课堂,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雁塔区“名师送教”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名师+研修共同体初高中联动计划,发挥雁塔区优秀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10月22日上午,雁塔区教师在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组织开展了“名师送教”活动。本次活动由雁塔区生物教研室教研员韩红艳老师莅临指导,五十三中学校长刘辉、五十三中学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及隋洁名师+研修共同体所有老师参加了此次送教活动。
(一)送教展示
此次活动的展示课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由雁塔区“隋洁名师+研修共同体”主持人隋洁老师从自己的家乡内蒙大草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放羊”、“种地”、“扑蝴蝶”三个故事创设情境,我们带来了一堂极具学科特色和个人特色的展示课。超强的亲和力迅速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极具魅力的个人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独特的奖励机制让孩子更好的融入课堂。
(二)研课评课
隋洁老师从课标分析,分享课程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是《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其主题设计思路如下:
1、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这是今年国家评价改革中提出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我创设了草原生活的情境,将学生拉入我的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利用连续的问题串一步一步的让学生了解知识,运用知识,锻炼思维,让学生有很高的参与感。
2、结合国家提出的生物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认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关爱生命,爱护动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辩证的看待事物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同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可以宏观看待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
3.在教学上尽量让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尽可能的多说多去表达。
4.发挥教师的个人特色,希望不同地区的文化能够交流,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5.积极整合教材,将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将课后题和课后资料也整合进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和学习。
唐南中学生物教研组长赵鹰老师给与隋老师高度评价,本节课教学情境巧,课堂氛围好,贯穿生命观念,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生成,充分展现教师个人魅力,创造教学情境,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数据,推到结论,进而建立新知,给学生搭“梯子”形成思维台阶。
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点:
1、教学情境巧,课堂氛围好
隋老师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内蒙草原生活的三个故事场景。并始终围绕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积极评价,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在师生的良性互动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们深度参与课堂,课堂氛围好,教学效果显著。
2、贯穿生命观念、人文气息浓
隋老师不仅设计了一连串彼此相关,层层递进的问题,而且创设了适于学生深入讨论的一个个话题:“狼吃牲口,我们应该怎么做?”,“治理草原害虫,应该喷农药还是引进天敌?”等等,再通过资料分析、启发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和学生运用已有生物知识进行逻辑分析,最终与学生达成共识,落实了珍爱生命、生态平衡、人文情怀等生命观念,水到渠成,润物无声。
3、贯穿理性思维,学生思维活
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梯度设置合理,隋老师在教学中罗列了大量的科学事实和证据,充分运用图表,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例如在探究“动物能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时,创设秸秆如何合理还田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回顾旧知,分析数据,推导结论,进而建立新知。让学生基于事实与证据的分析上领悟了概念,训练了思维。概念教学水到渠成,不生硬,好理解。
西安市第五十三中学孙娟老师高度评价隋老师的这节课。有情:充满激情、充盈热情;有境:情境中学、联系生活;有料:资料丰富、出人意料;有趣:风趣幽默、言高趣远;有深度:科学思维、严谨论证。
教研室韩红艳老师对隋老师本节课进行深度点评。以隋洁老师的课堂为例向所有参会老师提出了建议:教材是载体、情境、资料,教师可以自主整合教材,将教材所有资料为己所用,真正做到用教材,融汇贯通。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独特的背景,设计专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做到个性化教学。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要落实在“树人”,在日常的教学中思考如何做到贯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