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定调,今年行情或更糟
(2013-03-14 17:08:10)
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市策略 |
周四大盘以微涨报收,终结近日五连阴态势,但低迷的成交量,暗示市场趋于谨慎的心理没有任何改变。回顾最近三个多月的股指走势,近期的持续下跌,与春节前的持续上涨,在K线上形成明显对称,2445点构筑的头部特征已一目了然。显然,市场机构并未有停止撤逃的步伐。从短期看,大盘超跌可能引发稍许反弹,股指暂时进行窄幅休整;但从长期看,今年A股行情难言乐观。
日前,《证券日报》刊文揭露境外资金开始撤退A股,文章指出,香港市场上4只投资A股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份额一个月来出现大幅缩水,其中,缩水幅度最高的嘉实MSCI中国A股指数ETF规模减少高达20%。此外,曾经由于额度不足而普遍溢价的状况也出现逆转,半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产品均出现了折价交易。RQFII基金的缩水,显然表露了外资机构对A股后市的担忧。
无独有偶,产业资本也正在疯狂套现。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两市A股共375家公司出现产业资本净减持,累计减持21.34亿股,套现金额208亿元。与此同时,仅有112只个股获增持,增持资金只有42.3亿元。可见,在这场春节后的震荡风暴中,产业资本大举减持也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机构的出逃引发了市场震荡,这种震荡是否还会持续,是市场当前最关心的。来自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言论,引起众多机构的注意。在13日,周小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2月份我国CPI达到3.2%,高于预期,表明通货膨胀需高度警惕。针对媒体关注的中国货币政策动向问题,周小川表示,央行历来高度重视消费物价指数,今年将通过货币政策等其他措施,希望能实现稳定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周小川的这一段表述中,明确提出今年将通过货币政策稳定物价。这实际上在告诉我们,货币发行将在今年开始收敛。截止2013年2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已高达99.86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5倍。市场普遍认为,货币超发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因。但如果不超发,经济增长目标又难以实现。因此,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央行采取超发货币大增信贷的手段,成功稳住了经济增长,但也付出了高通胀的代价。如果2013年货币发行出现收缩,经济状况可能更难走出低谷,这也将直接影响到A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