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市策略 |
周五大盘继续震荡下跌,在周K线上以阴线报收,已抵抗数日的市场开始露出几分颓势。而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的顽强支撑,让市场并未感到多少恐慌。虽然周四市场出现的宽幅震荡,让一些机构有所警觉,但不少投资者认为,周四的震荡主要是因“IPO开闸”传闻影响。不过,在证监会火速辟谣后,周五市场仍未见好转,可见,大盘下跌,与这空穴来风的传闻并无多大关系,而是有着另外的原因。
中国证券报报道,多家QFII机构关于股指期货交易的开户申请日前获得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批复,即将入市参与交易。这则消息,让市场担忧一旦QFII入场交易期指,将大大增加其间接掌控大盘的能力,而QFII将既在A股上,又在期指上,实现资本的灵活运作。当然,大家最为关心的是,QFII到底在期指上会不会采取做空的措施?这需要洞察近期QFII对A股的交易行为。
很多投资者关注的是沪指从12月份以来涨幅逾300点,也都知道这波反弹主要受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的持续带动,却不知道这波上涨行情是谁发动、为何要发动。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四季度超过百只基金重仓持有金融机构类股有6只,包括中国平安、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证券等。其中,QFII总数占比大幅增加。
众所周知,在去年三季度行情持续低迷的背景下,QFII逆势介入A股,最典型的是,韩国央行使用完了3亿美元的额度后宣称还要继续申请,但与此同时,国内的公募基金在仓位上一降再降。可见,QFII早在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持续提升仓位,似乎为不久的行情攻势做准备。果然,12月4日沪指跌至1949点后开始反弹,经过数日的强势攀升,市场看空的情绪有所缓解,但质疑与观望仍然较多。随着12月14日沪指再一次近百点涨幅的井喷,并收复2150点,点燃了国内机构资金迅猛加仓的热情。大多数公募基金开始逐步提升仓位,进入1月份大盘已至2280点附近,上攻步伐开始明显放缓,但基金将仓位一升再升,到1月21日,沪指站上2300点,偏股型基金仓位已升至84%的高位水平,这与12月14日时的75%相比,有大幅提高。
当然,散户开户数在 12月17日后也开始呈现递增之势,尤其是在1月14日沪指再次单日大涨近70点抵达2300点后,散户进场热情愈加高涨。中登公司数据显示,1月14日——1月18日这一周期间,新增股票开户数11.8156万户,环比前一周突然暴增25.03%。显然,散户的狂热自1月14日2300点后已进入高潮阶段。
通过数据比较可以清楚看出,QFII在12月4日开始发动连日袭击,袭击的目标,主要是金融等权重,随着金融股带动股指连续多日攀升,刺激了公募基金的敏感神经,基金等机构也跟风进场,而散户更是比基金慢几拍,在股指已日上三竿后才意识到行情来了,才得以从悲观情绪中走出来,也跟风进场。但是,要么,提前进场的激进散户踩错了板块,涨幅甚微,要么,大多数散户的介入已是2250点之上。这也难怪沪指虽涨300余点,但市场上仍不见听到赚钱的欢声笑语,反而是投资者抱怨个股不涨的急躁,可见,在此轮反弹行情中,QFII是最大的赢家,而公募基金仅是跟着喝了点汤,反应迟钝的散户却连汤也没怎么喝到,就赶上了近日的持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