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政策放松已暗自启动

(2011-09-13 17:13:52)
标签:

财经

分类: 股市策略

欧洲债务危机再度骤然升级,不仅让饱受煎熬的资本市场继续血迹斑斑,而且也使希腊濒临破产境地。这种蔓延至A股的恐慌,其杀伤力已令股指逼近前期低位2437点,形势看上去愈加严峻,而通胀高企难言货币政策转向的逻辑,也让投资者看不到任何希望。但除了央行,没有谁能够救股市于水火。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485亿元,略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5000亿元。相比7月份的新增贷款4926亿元,有较大幅度增长。即使同比去年同期,也多增93亿元。8月份新增信贷远超预期,引起市场机构对央行货币政策态度的关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8月新增贷款有所回升主要是季节性变动。因为这一期间,商业银行一般会加大贷款投放以提升经营业绩,导致每年的789三个月的新增贷款都是依次递增。到8月份以后,贷款投放就会逐渐回归正常。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简单。

 

8月份新增贷款数据结构看,主要是居民与企业短期贷款出现明显反弹。有市场观点认为,在票据贴现利率不断攀高的情况下,票据融资增幅也连续扩大,加上短期贷款增加较多,表明企业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非常迫切。实际上,我们认为,企业对短期或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一直都很迫切,在货币政策连续紧缩背景下,这些企业也一直难以获得贷款,而8月份央行突然暗自放松政策,使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有所缓解,导致8月份新增贷款明显反弹。而之所以是以短期贷款为主,这与商业银行对企业盈利预期的下降,不愿意向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有关。

 

为何央行会在8月份突然放松政策?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其一,是为防范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考虑货币紧缩政策,新一轮宽松计划正在全球范围内酝酿展开,中国央行也同样要考虑国际政策风险,对此前的宏观调控明显趋于谨慎,在面对7月份CPI37个月新高压力下,仍未采取“调准加息”措施。

 

其二,是货币紧缩引发的流动性陷阱。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由于有政府背景或信誉,即使在宏观调控下,依然能轻松获得银行贷款,但中小企业贷款申请由于受到银行风险歧视而不被受理。这样必然导致中小企业只能寻求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市场,而大企业或国有企业受高利润驱使,将闲余或信贷资金拿去放贷。这基本上解释了为何央行新闻发言人在12日认为从今年以来的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并不慢,而且流动性适中,但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融资困难这一现状。

 

因为这一不合理现象,以及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迅速发展等金融创新导致一些替代性的金融资产没有计入货币供应量,使得目前 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因此,这是央行为何近期一边扩大准备金缴款范围以解决银行表外理财规避政策的问题,一边采取对冲手段向市场大幅净投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也迫使央行决定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以便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

 

由于8月末M2余额为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创200411月以来新低。这一增速降至 13.5%,远低于市场预期。这个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连续的货币调控影响了整体的货币环境,经济活跃程度出现下降特征,这意味着央行需要采取定向宽松的政策来稳定国内经济形势。

 

尽管,从央行的表述看,我国通胀压力大,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紧缩的货币政策取向暂时不会改变。而且《中国证券报》周二在头版发表社论称目前还看不到货币政策转向的迹象。但中国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在周二刊文所持 “中国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放松对银行信贷的管制”观点,却耐人寻味。从目前实际动作来看,央行加大市场净投放量,以及8月份新增贷款超预期反弹,正反映了《金融时报》这一暗示。而且大多数机构普遍认为,央行将继续采取“不提准、不加息、不放松”政策,通过定向扶持的操作加公开市场动态调节,实现政策上的进一步放松。这或许会成为央行政策由紧向松转变的前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