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愿参加全球央行年会?
(2011-08-25 19:45:26)
标签:
财经 |
分类: 股市策略 |
一年一度的全球央行年会将于本周五即8月26日召开,届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就经济和货币政策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市场非常关注的焦点。因为这直接影响着美国股市,乃至全球金融市场。
在去年8月26日召开的全球央行年会上,为避免美国经济陷入二次探底,伯南克暗示美联储将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两个多月后,美联储果然宣布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道琼斯指数也由年会召开当日即 2010年8月26日的10000点低位开始了一轮新的升势之旅,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底的12800点。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已在今年6月底结束,美国经济仍然表现低迷,所以市场静候伯南克周五的讲话,寄希望于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出台。但是,中国对美国滥用宽松货币政策表示了担忧。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国可能将缺席此次全球央行年会,称这可能是对美联储滥用宽松货币政策的“无声抗议”。虽然这个消息还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无论是否属实,都表明了中国当前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
当然,目前国际上针对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是否出台,争议性很大。有观点认为美国资产负债比例已经很大,如果出台QE3,将不仅会进一步推高通胀,而且未来退出也会很困难,因此,美国不会出台QE3;还有观点认为QE3会出台,因为近日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主要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这成为了美联储将推出QE3的有力依据。事实上,我认为,美联储出不出台QE3,主要是看美国经济下一步走向,如果后续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数据持续糟糕,那么,相比担忧通胀攀高与资产负债比例过大,经济衰退才是最可怕的,如果这种衰退持续恶化,美联储出台QE3政策就会成为必然。很显然,目前美国还没有到QE3非出台不可的地步。
但中国目前最大的担忧还是怕美国经济未来会出现二次探底,那么,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将可能会成为常态,中国将不得不继续承受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另外,外部流动性的冲击将会使中国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日趋缩水。
除此之外,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新一轮金融风暴也正在袭来,据德意志银行数据表明,2011年欧洲银行业将有5400亿欧元债务到期,今明两年还将是欧元区国家债务到期的高峰。假设同时救助希腊、葡萄牙、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总共需要11800亿欧元(约合10.87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这显然是对欧元区各国来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法德两国在8月16日举行首脑会晤时,双方提议开征金融交易税,作为防止欧元区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解决方法之一。但该项提议很快遭到了英国、瑞典、爱尔兰等国政府及欧洲多家银行业协会的质疑。法国总统萨科齐原本预计8月25日前往太平洋法属领地新喀里多尼亚,但途中临时增加了中国一站。在解决欧洲金融风暴等问题上,萨科齐显然正在寻求中国的帮助。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半年GDP增长为9.5%,更坐拥逾3.2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外界期望中国能施以援手,帮助欧美等国摆脱困境的想法非常强烈。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推出4万亿元刺激政策,虽然让国内经济保持了增长,也协助稳定了全球经济。但这次救市也为中国带来了沉重代价,包括通胀高企、房地产泡沫以及地方政府债务上升,正如摩根大通报告认为,中国已不太可能推出新一轮救市政策。目前,中国在解决国内复杂经济问题上都有些捉襟见肋,更不可能去拯救全世界。因此。中国不愿意参加此次全球央行年会,也是对西方国家施压要求中国出台救市政策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