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教学成绩分析与反思

(2012-01-05 11:01:35)
标签:

杂谈

            一年级教学成绩分析与反

    孩子们的期末成绩很好,这是源于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

   一年级学生刚迈进小学大门不久,小学生活与幼儿园比较,学生环境变了,学习内容多了,学习负担重了,好多孩子感觉一节课很长,坚持一节课很累,使他们原来那种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消失了,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面对一群一脸天真无邪的孩子,为了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爱上学习,我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情境,比如可以把有关的学习内容编成儿歌,尽可能地增加图片内容,各种媒体的介入,课中间的游戏安排,动手操作、小红花、小红旗的奖励等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促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比如在教学“数一数”时,出示插图后,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的观察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说说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再让他们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儿童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

     当然,兴趣的引发也是多渠道的,除了环境的感染,教师语言创设的情境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猜谜等特感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一开始就可以用谜语引入新课,教学时,老师可以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儿有一个谜语,想不想猜?”“谜面是……”,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老师可以告诉他们“猜对了”,并夸奖说“真聪明”,然后让学生猜猜这节数学课会学什么新知识,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一个又一个的情境,能使儿童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这样,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主动地学习又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了探究知识的乐趣。另外,一年级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渗透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比如仔细听、勤动脑、坐端正、写认真等,这些好习惯的培养,都有助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美中不足的是孩子们的平翘舌音掌握得不够好,审题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