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资口

(2020-07-19 14:07:34)
    临资口,过去叫临泚口,资江经益阳毛角口呈南北分流,往北走汇入南洞庭的叫“资水”,而向南流入湘阴境内称“泚水”。后人习惯“泚”为“资”,临泚口也就成了临资口。临资口古镇在湘资交汇处的三汊河口边的洞庭湖南岸,是湖湘水路的重要门户,“上通两广,下达两江”,是入洞庭、下武汉、抵南京的必经水域。至于何时建镇,史料无明确记载,远可以追溯至唐朝中叶。据历史学家研究,七有八九与湖湘人驾船、放排、跑码头、闯江湖谋生计有关,临资口作为江与湖的切换之地,因为过此水域得解排、拼排、加固排,方能平安地横穿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久而久之临资口就成了排鼓佬的中转站,日有排客千人,夜有明灯千盏”,昔日荒凉的水域却成了热闹繁华之处,在约一平方公里的湖岸有三处船码头,沿堤几重街麻石板铺路,青砖灰瓦木板房鳞次栉比,吊脚楼依水蜿蜒排开。岸上寺庙香火缭绕,晚间客栈排房灯火相映,三教九流,七十二行镇上一门都不少。“船到临资口有风都不走”,最喧闹莫过于“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民国年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鼎盛时工厂林立人口近万,有“小汉口”、“小南京”之称。而败落则在新千年前夕的最大一场洪水过后的一纸撤迁决策,古镇不复存在。岁月悠悠,江水东去,而承载着古镇人文的余波仍在荡漾。
    到临资口看划龙船,是让湖乡人最提神来劲的事。虽然古镇已物是人非,但一年一度的划龙舟看龙船遗风不改,仍然是涛声依旧的临资口。与许多地方赛龙船不同,是在一个两江对流水域宽阔壮观的大舞台上竞技,两岸三地红、黄、白三色若有3040多条龙船下水竞渡,尤其是三地观船现场,成千上万此起彼伏欢呼号子的那股沸腾劲,以及竞渡中龙船抢水时的全景视野与身临其境的热血感受,是你观看到任何视频都达不到的感叹,也是你一份在外湖乡人的遗憾。至于临资口划龙船始于何年,传说与围湖造田成功后的明清有关,把一块块水乡沼泽之地围成了星罗棋布的鱼米之乡,垸与垸百姓之间,端午节只为祭拜屈子、祈福安康,便纷纷捐兑造船下水,来古镇临资口相互竞渡,后渐渐成了当地习俗中的习惯了。或许还会更早,南宋杨么在洞庭湖一带称王时期,兵农相兼,陆耕积粮,习练水战,每逢佳节为了提振士气,便在水域纵横的临资口用龙船竞渡来赚足民众的眼球。临资口与同属过古罗城管辖的汨罗江相隔仅是几十公里的水路,应该是楚风相熏,习俗同宗。
    临资口划龙船不但历史悠久,且十分讲究,端午前后共有五次盛宴,从老历四月二十八龙船试水开始,接着五月初一拜龙头,初三抢龙水,初五争龙头,十五收水,十五为大端午,过了十五才算节日真正结束。临资口竞渡,不是以鸣枪开始,而是看双方龙船是否下了头桡?头桡手都是爆发力极强的彪汉,一般不轻易下桡,他们一下几乎就是开赛。头桡一下,铳炮一响,闪篙一打,哨子一吹,彩旗一挥,那激动人心的场情便出现了,河里的岸上的划的看的老的少的喊的叫的都融为一体,其精彩纷呈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的。宁荒一年田,不输端午船是湖乡人划龙船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谚语与对事物认可的豪气,决心一下,驷马难追。与其它龙船赛场真不一样,临资口划龙船纯属民间活动,既没有政府牵头主办,又没有集团运作策划,更没有裁判评委与奖杯奖金。靠的全是自发组织,凭的是满腔热情,图的是光大传承,得的是掌声殊荣。
    临资口立于水,兴于水,也逝于水。穿越时空,连绵上千年,见证了沧桑、繁华与没落,虽然一切已成过去,但美丽永远留在湖乡人民心中。当我们再次站在废弃的码头上,面对滔滔不息的江水,遥想当年码头的喧嚣与古镇昔日的繁华时,无不怅然若失,感慨万千...但是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的,文明发展是必然的,随着临资口大桥竣工正式通车,可以相信昨天的天堑会变成今天的天衢,临资口的明天会更美好。
临资口古镇
湘资交汇临资口,排客闻风都不走。
街道摩肩舟塞河,万家灯火月邀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赊月公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