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阳市2011年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2011-09-02 13:01:07)
标签:

中考

质量分析

报告

上海安脉

教育

分类: 中考
  一、基本概况

2011年我市初中毕业生参加 中考应考人数4185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4175人,因诸种原因缺考10人。各科试题为宜昌市教育局统一命制。考试以镇(处)为单位集中设置考点(市直初中集中在市第二高级中学)。当阳市教育局统一调配监考教师,统一组织考试。阅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市教研室牵头,抽调部分高中和初中学科骨干教师集中进行。本次阅卷仍然实行网上阅卷,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实行机评,主观题严格依照宜昌市命题组制定的评分标准,全部实行双评。考试阅卷组织工作扎实、严谨、有序、井然。考试的效度、信度很高。现将“语、数、外、物、化”五科基本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表一:2011年当阳市中考“语、数、英、物、化”基本情况统计表

学科

应考人数

最高分

平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非合格率

变异系数

语文

4175

110

79.05

1.75

93.32

6.68

15.84

数学

4175

115

83.41

19.74

86.59

13.41

23.12

英语

4175

119

69.48

10.16

66.01

33.99

34.64

物理

4175

100

69.21

34.92

69.60

30.40

26.09

化学

4175

99

67.38

35.28

66.83

33.17

29.97

注:各科60分及以上为合格,语、数、英100分及以上为优秀,物、化80分及以上为优秀。

表二:2011年当阳市中考“语、数、英、物、化”得分等级统计表

等级

学 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应考人数

4175

4175

4175

4175

4175

A等

人数

1

84

61

 

 

%

0.02

2.01

1.46

 

 

B等

人数

9

273

146

 

 

%

0.21

6.54

3.50

 

 

C等

人数

63

467

217

 

 

%

1.51

11.19

5.20

 

 

D等

人数

222

558

303

204

137

%

5.32

13.31

7.26

4.89

3.28

E等

人数

507

563

309

365

350

%

12.14

13.49

7.40

8.74

8.38

F等

人数

1413

867

577

889

986

%

33.84

20.77

13.82

21.29

23.62

G等

人数

1167

484

589

725

775

%

27.95

11.59

14.11

17.37

18.56

H等

人数

514

319

554

723

542

%

12.31

7.64

13.27

17.32

13.98

等级说明:110≤A≤120,105≤B<110,100≤C<105,95≤D<100,90≤E<95,80≤F<90,70≤G<80,60≤H<70,I<60。

二、主要成绩

从阅卷后的统计结果看,五门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得到较好的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较好地贯穿到了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全市初中学校花大气力实施市教育局提出的“优化教学过程,创建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改革实践活动收到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1.“基础”教学得到重视且收效明显。例如语文试题有关汉字知识的考查(试题1-5小题)和阅读积累中的古诗文背诵默写(试题第12、17、24、33小题),除第3、24小题外,其它7小题得分率均达到80%以上,最高达到90.39%(即第5小题:改正错别字);数学题中的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题得分率也较高,其中选择题(第1-15题)的得分率达93%,基础解答题(第16-19题)的得分率为85%,最高的为90%,最低的也达到75%;英语在“听力测试前三大题、单项选择、完形填空”等基础题上同样得分较高;物理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题(1-30小题),除8、16、17、19小题外,其余各题得分率均在80%以上;化学基础题(1-15小题),除第11、13小题外,其余各题得分率均在85%以上。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各学科在平时教学及在中考复习备考中注重了基础性知识的落实,全面加强了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基本规律的熟练掌握,注重了知识的全面覆盖。从而让大多数学生在基础方面没有明显的缺漏。

2.加强区域教研,实现均衡发展。建立教学协作区,让校与校之间增强横向联系和交流,是我市课改实验以来形成的特色教研和创新教研。这种教研形式在今年的中考复习备考工作中发挥出了更大的比较优势。在各学科的中考复习备考活动中,以协作区为单位,以课堂为阵地,以实际教学中的若干问题为研究主体内容,让教研员与学科教师及全体考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质疑问难、研讨碰撞,产生了明显的教学效益。一是全市中考总体水平比去年大幅度的上升。其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科平均分比2010年分别高出7.54、4.50、0.32、2.86分。该四科合格率比去年分别高出2.72、7.97、2.45、4.49个百分点。二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日趋缩小,特别是当阳市农村中学的教学成绩大幅度攀升。如烟集中学数学合格率高达97%,将不合格人数控制在5人之内。烟集、草埠、玉泉三校的化学均分比2010年分别高出12,6.71,5.40分,草埠中学的物理学科“W”值由2010年第12名上升到今年第6名,建设中学的物理学科“W”值由2010年第15名上升到今年第9名。烟集、陈场、建设等农村中学的作文平均分达40分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区域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竞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研方式方法深得教师们的热忱欢迎和积极参与。

3.打造高效课堂,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效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各初中学校注重将面向全体,狠抓大面积的教学思想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之中去。从统计数据来看,除语文略低于去年外,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四科的合格率和去年相比均呈上升趋势,多数学校在对低分人数、低分率的控制上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尤其是慈化、陈场、草埠、双莲等学校,舍得在辅差上费力气,下功夫。教师热情关爱后进生,耐心辅导后进生,收效显著,学科平均分和上年相比,均有程度不同的提升。从全市情况看,今年比往年更趋平衡,平均分提高,差生面缩小,特别是低分层人数明显减少。其中数学尤为突出,全市平均分达到83.3分,比去年高出近8分(宜昌市城区不超过80分),其中玉阳中学的均分突破90大关。英语在题目具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全市平均分仍比去年高出4.5分,实属不易。

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数学题从中档题和较难题的得分来看,中档题的后三大题的得分率分别是53%,37%和21%,比去年的14%、69%和11%都有显著的增长。除了最后一题(第24题)得分最高为10分外(满分11分)其他中档题、较难题都有得满分的,这些都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是平时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必然结果。英语在“完成句子”这一体现能力的大题上今年全市考生得分率达到52.8%,比去年高出12.3个百分点,且有不少考生得到满分。今年的化学试题在阅读量、思维量和思维的灵活度上均高于往年,且部分题型也有一定的变化,但考生的平均分仍比去年提高2.86分,且优秀率也上升了2.19个百分点。语文的作文水平大面积提高,数据统计,该题全市考生得分率达到78.9%。

三、存在的问题

中考的检验,也暴露出了我市初中教学中的若干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题审题能力不强,归纳综合能力缺乏。如语文学科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归纳能力差。试卷第16小题是考“归纳”能力的,得分率仅为36.5%;第18、19、21、22小题,都是考“理解”能力的,得分率分别是14.1%、15.6%、26.7%、31.9%。在所有的现代文阅读题中,理解、归纳能力的考题得分率是最低的。二是文言文的解释、断句能力差。试卷第6、7、8小题,考的是文言文的解释、断句能力,最高得分率,也只有57.3%(第6题)。第8小题的“断句”,得分率仅为41%。三是作文的审题能力差。据评阅作文题的高中教师反映,学生作文得分的高低,取决于对题目审读的准确与否。对“好玩”一词的理解“决定了作文格调的高低,进而影响分数的高低”。部分考生“忽略了材料中对‘好玩’一词的界定,把‘好玩’的‘玩’字,浅层次地理解成了‘玩耍’,故选材不深刻,写作千篇一律。大量的考生写钓鱼、钓龙虾、学骑自行车、学溜冰等。还有的考生居然写的是恶作剧”。(引文见评卷教师夏正华、赵丹华文)再如数学学科表现出在答题中,部分学生读题、审题不仔细,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包括一定数量基础好的学生。如最基础的解答题第16题,要求先化简代数式,再从-1和1中选取一个代入求值。这里主要考查代入的值是否使原分式有意义,有的学生没有注意是要“从-1和1中选取”,而是随意选取了一个使原分式有意义的值代入计算,因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失分。又如第20题(1)问,要求图案中一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由于读题不仔细,有的求的是图中10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有的求的是图中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等。再如第22题的应用题,许多基础好的学生在正确解方程组得到21的结果后,由于审题不认真,对题意的理解有问题而没有加上2,导致丢掉1分,非常可惜。

2.填涂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不清楚。如数学不少考生解题过程的不规范造成许多无谓的失分,主要反映在中等偏下的学生。一方面,反映在解题过程的不规范,如第17题解方程组,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表述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的基本过程;又如第18题的基本证明题,题目虽然简单,有的学生因不知道证明的基本格式,而不能正确地表述。另一方面,表现在答题位置的错位,没有按要求将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选择题的填涂也存在问题,有的填涂颜色太淡,有的填涂后修改答案擦除不干净,有的在将要废除的填涂答案处画“×”等等,这些都可能造成机器评卷时计算机不能识别,而将其判为错误的答案,导致失分。再比如物理学科中有相当的考生在答题中出现以下问题:如第31(2)题画光路图丢分主要表现在:没标箭头、箭头标反或在反向延长线上标箭头;反向延长线不用虚线画。又如第32题“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第(3)问“某同学认为: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机械能可能会增大。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错误。此题综合了“运动和力”关系以及“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相关知识,学生只考虑了受平衡力时,速度不变,即动能不变,而没有考虑到机械能还包括势能,势能跟高度有关,速度不变并不表示高度不变。这反映部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第33题“比较牛奶的密度”,问题主要表现在:(1)第3空叙述不清;(2)公式不化简;(3)没有按题目要求“用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来做。

3.推理论证不严密。处理信息能力不足。对于推理能力的考查,试题主要以两个几何大题为载体。学生答题情况表明,推理论证不严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依据的推理依然大量存在。如第21题,学生没有由AEEFEFBC推出ADBC,进而得出∠ADB=∠ADC,而部分学生直接将ADBC或∠ADB=∠ADC作为条件运用,导致大量失分。二是对要证明问题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认识不足。如第23题(2)问,要求满足条件:与三角形两边相切的动圆面积的最大值,首先要分三种情况说明,在每一种情况中,又要分析动圆是怎样动的?圆心在那条线段上运动?为什么圆心越远离顶点,圆的半径越大?为什么角平分线与对边的交点是最大面积圆的圆心等,学生要么推理论证不充分,要么只画出了图形,没有证明。为此多数学生丢掉了推理论证的2分,少数学生只得到1分。学生只注重计算的结果,不注重分析的过程,导致推理论证不严密。而对为什么要进行推理论证,推理论证必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失分的重要原因。再比如化学答卷中,不少考生出现如下问题:第21题(3)书写化学方程式仍然是我市教学的弱项,很多考生忽视反应条件,对于给予信息写化学方程式的问题,不能理解题目条件,在新情景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想更不敢为。第22题(2)、(3)、(4)反映出学生在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不足。如22题(2)从试题的设计上只是要求学生从图中理解初中化学元素观的相关知识,但本题的难度为0.6,而标准差为2.04,说明有很大一部分考生还不能准确理解题意。同样在22(3)中不能准确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在22(4)中不能从离子反应的角度理解题意。以上现象说明我们的教学忽视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信息,忽视从图的角度理解微观知识。

4.思维过程不全面。理解辨析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对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不够全面、运用不够自如。如第15题,是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只有68%,错选选项C的人数多达820多人,比例接近20%,主要问题是考虑问题不全面,只考虑了双曲线的位置在二、四象限,没有考虑双曲线同时还要与直线相交。又如第22题(2)问,要设置四个(或三个)未知数,列出三个(或二个)方程组成方程组,缺乏方程思想,不能正确列出方程;缺乏整体代换的思想,不能求出方程的解等。又如第23题(2)问,题目看似不难,但得分率只有28%,多数学生对圆与三角形中两条边相切只考虑了一种情况,漏掉另外两种情况,加之前面所述的推理不严密而丢分严重。再如第24题(3)问,得分率是所有答题得分率最低的,只有9%。该问题是典型的利用数形结合,进行分类讨论的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一是不知道要进行分类讨论;二是不会进行分类讨论,分类标准不正确。如按b的值错误地分为三类:b<-1,-1≤b<1,b≥1;或者b<-2,-2≤b<2,b≥2等;三是虽然分类标准正确,却不知道对b+,b—或—的值进行比较或取舍等。再如英语学科,与往年一样,阅读理解题依然是我市考生失分较多的一大题,它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部分中高档题经常出现的地方。从试卷反映的情况看,A、B、C叁篇短文有一定的难度,考生的阅读理解遇到的障碍较多,得分情况不很理想,平均得分率为53.7%。今年的阅读理解在难度上有所增加,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其它各大题除完形填空外在难度上都有所降低,为了增加试题的区分度,阅读的难度相应提升在所难免。从单题得分率来看,我市考生在阅读理解题上低得分率的小题明显较去年要多。失分较多的是:第58(得分率30.7%)、60(48%)、62(38.5%)、63(38%)、66(46.5%)、68(34.8%)和70(34.3%)等小题。D篇阅读理解(阅读填空),今年的阅读材料不再取自于教材,从阅读理解的角度相应提升了整个试卷的难度。但从卷面情况看,我市考生在此题上的得分较低,得分率仅为48.4%。其中第71、73两小题和第75小题第一空,学生能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做得较好。第72小题做的很差,有写don’t listen,也有写doesn’t listening;第74小题第一空很多同学忘记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写成了refuse,第二空很少同学做对,一般写成了use,在词性、词义方面都没有弄明白;75小题第二空有写成changes的,也有写成how的,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句子结构。

四、今后教学建议

纵观今年中考的得与失,要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整体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和强化基础教学。新课程下的基础不同于传统的双基,它应该包括基本常识、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对于这些基础性的题目,是不能单靠死记硬背来答题的,抓好基础,不等于就是抓好识记部分,也不等于只是在选择题与填空题中考基础。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将单个的知识细化并割裂开来,要注重知识系列化,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我们教学中要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更新教学观念,不断适应课改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不同的侧面、多层次的对概念加以辨析,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深刻理解,并能与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分;对各学科规律教学时突出对意义的讲解,注意每个公式适用的条件,逐步形成有机的知识框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努力攻克现代文阅读的“两大难关”——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平时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要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上来,下大力气攻克“两大难关”。第二,继续狠抓文言文的教学。随着我市初中语文期末统考的指向,我市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但还做得不够。如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落实,对“断句标点”能力的培养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不断加强作文教学的指导。作文要备课;作文要批改;作文要讲评!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审题”训练,把“审题”训练贯穿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之中。如是以往,我市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将会再上新的台阶。近几年来,宜昌市的中考试题理性回归教材的趋势日趋明显,越来越多地试题素材取自于教材。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学习与掌握,对教材中的重点词汇、重要句型的学习、理解与识记,要努力帮助他们养成主动的记忆英语单词、背诵英语句子与短文的好习惯,要注重督促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落实。落实基础教学,培养基本素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的要求,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体验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化学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夯实基础,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中考试题正逐步实现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再向三维立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这并不否认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也是一种能力。同时,教学中要让学生重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包括显性联系和隐性联系)。把握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材对学生思维多向度的限制,也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教材内容得出多元的答案。

2.进一步加强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与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根据本年度学业考试反映出来的问题,我市英语教学各初级中学依然要加大七年级的外语教学力度。要从起始年级起,狠抓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的养成教育。如:正确的书写习惯、正确的语音习惯、正确的识记习惯以及自我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物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及答题要求后再作答。如31题:题目要求画出一条光线,但有同学画了多条;33题:要求用字母表示,但有同学把g、ρ的值代入了表达式;34题: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有同学保留多位;37(2)要求根据以上计算说明,有同学答题时脱离了(1)的计算结果。(2)加强答题能力的训练,抓住要点,培养学生用准确规范的物理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做答案时要规范用语,文字表述要到位,并注意科学性。(3)书写的格式、作图要规范化,计算题一定要写上公式以及解题的过程,还要注意单位等问题,争取做到不人为失分。训练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中考对学生进行的能力考查,从命题上看,它着重反映的是考生认知过程本身。从认知过程所涉及的方法来看,一般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抽象与具体这些方法,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掌握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渗透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这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中考数学测试中的选拔性考题,也是重点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的综合能力。教学中要以数学知识为基本载体,从中挖掘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的基本训练中,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整体思想,转化思想等,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图示法等。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的意识,正确掌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提高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物理考题中,应用与实践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八年级、九年级所学的力、热、电等各方面的知识来解答,从答题情况来看部分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在综合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较差。例如361)题,虽然只有一空,但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37题“空气能热水器”,题目难度并不是很大,但解决问题时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的计算公式多、处理的数据量大,导致此题的得分率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关于引导学生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现象进行细心的观察、辨析和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时老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不要让学生处于“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的状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动手动脑的精神。另一方面,由于在八年级起始年级很难进行综合问题的训练,在九年级后半期才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因此从时间上显得十分仓促。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来认识二年来所学的物理知识,以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为载体,将知识与实际情景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突出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能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等。 在教学中要克服重理论知识轻实验操作的现象:一是书上的探究实验要真做。二是书上的实验现象要认真观察与分析。三是把握实验的各个环节,突出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感悟。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发挥潜能,培养学生分析新情景材料的能力。为了体现公平,新情景材料试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所以,教学中要经常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编制一些新的情景材料,通过让学生分析,训练和培养学生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读懂材料,弄清情景材料的主旨的能力;发挥潜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材料中关键信息的能力;理清关系,掌握材料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明确意图,正确把握题目设问指向的能力等。

4.进一步加大防分化的力度和帮扶后进生的措施。坚持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课程改革以来,我市坚持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我市初中数学的合格率稳定在85%左右(最高的达92%),这是一项来之不易的成果。烟集中学根据学校的校情,长期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今年取得合格率97%的好成绩,优秀率也超过2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玉阳中学、玉阳三中、育溪镇中三所学校的合格率都超过90%,也是非常难得的。但全市还有560人,近14%的学生没有达到60分合格的基本的要求,有的学生的成绩还不到10分,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对中考中薄弱环节试题在平时教学中的针对性训练,如,完成句子训练、书面表达训练,应从低年级开始,这不仅是应考的需要,它也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及准确运用教材中重要语言知识、结构很有效的训练手段。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认真探究有效的转化措施,要从低年级开始建立学困生的教育信息库以及跟踪教育机制,严防学困生队伍的扩大化。

 


 



 

了解更多请浏览:上海安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教学质量精细化管理 

                  学校综合管理平台    

                                    学校信息管理系统城域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